如何面对敏感、自卑、一事无成的自己?

你有没有经常觉得自己,挺废物的?

看着别人年纪轻轻有颜有钱

同学发朋友圈不小心露出了百万新车的LOGO

早就不联系的XXX最近发了一笔横财,做了老板……

再看看自己,除了日渐升高的血糖,其他的一切,好像都在走下坡路。更要命的是,你还爱面子,所以嘴上从来不认输。

只是心里早就刮起了龙卷风:为啥就我不行???

哦不对,你还可能走另一个极端:倒不是认为自己怎么“不行”,而是总琢磨着本应该“更好”。

实不相瞒,这两种心态本质上一样,都是“自我厌恶”。

说白了,你羡慕所有人,除了你自己。

1

自我厌恶也被称为“自我憎恨”,是一种对“我不够好”的主观认定。

它指的是一个人从根本上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不好的或至少是不够好的,因而也觉得自己不配拥有那些好的东西或关系。

之所以强调根本上,是因为往往即便在他人说服或是有实质的外界证据存在的情况下,自我厌恶的人也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好,而这是一种绝对主观的认定。

之前看到过这样的故事:

一个世界500强的女高管,对咨询师说:

…..我工作还可以。但我这个人有很多毛病。

比如性格不好。我不像办公室的其他人那样,能很快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不谈业务的时候,我就想躲着别人走,觉得交流非常困难。

听公司的朋友说,大家都传言我“高冷”,这让我特别苦恼。

咨询师平静地问道:

你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还可以”吗?

据我所知,你在这行非常成功。

女高管马上接到:

对对对,这是我的另一个毛病,就是,不能精准地表达自己。

咨询师不说话了。因为他发现,不管自己聊什么话题,好像都可以变成对方一个“新缺陷”。这场咨询最后也无疾而终。

自我厌弃的人,往往有这些特征:

1. 总是把目标设得很低;

2. 很难原谅自己的错误/失败;

3.来自他人肯定也会让你感到不适;

4.习惯以负面的方式来激励自己;

5. 总是活在对他人的羡慕或嫉妒中;

6. 很容易把他人的看法当做对自己的指责。

那到底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呢?

2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查了一些资料。

发现基本上可以分为这么2个原因:

1. “缺乏满足感”的家庭环境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大到足以影响这个孩子一生的发展。

但很可惜的是,中国的传统家庭大多对孩子采取的都是“棍棒出孝子”,而不是什么鼓励或者充满爱的教育。

尤其到了80、90这两代人身上,生育政策的推行让一家人的目光第一次聚焦在了一个孩子身上,压力可想而知。

孩子的天空很低,根本无法判断父母言语上的批评和指责,到底是一时情绪的发泄,还是对自己根本上的否定。

时间久了,这种情绪上的裂缝不断增大,孩子就会产生习得性的“自我厌弃”,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

甚至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讨好型”人格,通过压抑自己来满足父母,努力让他们“满意”、“开心”。

虽然可悲,但这是事实。

2. 以自我厌恶逃避失望感与无能为力感

其实不管是什么心理状态,能够在我们身上扎根,一定是因为他还为我们提供了某些积极的感受。

就像没有谁能坚持顿顿吃自己最讨厌的菜一样,我们戒不掉的东西,一定有什么在吸引自己。

自我厌弃也是一样。

当面临得不到的目标、不幸福的亲密关系、孤独的处境,或挫折与打击时,人们在“自我厌恶”中反而能获得一种“希望感”,那就是“当我变得足够好了,一切也都会变好的”。

换句话说,他们以自我厌恶的方式,逃避了人生中必须要面对的失望和遗憾——真相是,即便我们足够好,有些事情也不会好的。

3

虽然自我厌恶的情绪是如此根深蒂固,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主动地自我调节,来改善现状:

1、你要允许自己“失望”且“无能为力”

出于个人爱好的原因,我阅读过很多著名的心理学书籍。

发现不管对什么样的“病症”,“臣服”都是最基本的功课。

简单来说,就是你要放下和生活死杠到底的倔强,明白世事无常,学会原谅自己。

再完美的人也有困顿的时候,这跟你“好不好”、“优不优秀”没有一点关系,有时候就是运气而已。

不要强行把生活的不如意,当作自己的没能力。

2、学会用“优势视角”来看问题

古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总是被教育去反省自己的不足,以至于长大成人之后,分析任何一件事,我们首先想做的就是找毛病。

XXX地方本来可以这样处理,但是我……

下次如果能这样做,可能效果就比这次好很多

从今天开始,停下来。

先总结一下自己做的好的地方。

夸夸自己:卧槽,我也太厉害了吧。

你甚至可以尝试着把这些记录下来,没事儿就拿出来看看。

(我就保留了大家夸我“神仙文笔”的各种截图,经常臭屁)

这样的练习,实际上是在帮助你,给自己除了自我厌恶与批评之外的,积极地看待自己的机会。

逐渐地,你会在优势视角中感受到力量,从而不再需要通过自我厌恶来逃避无力感。

3、找到自己被爱的证据

事实证明,不管是敏感自卑还是自我厌弃,归根结底都是缺爱。

但如果你把希望都放在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又会变得危险。

因为这其实是,重蹈了小时候你渴望父母回馈的覆辙。

所以不妨,从多个人或者事上,寻找自己被爱的证据。

比如我,一个陌生读者的评论就能让我觉得万物美好。

你想想TA得多可爱,才在这么多文章里偏偏选了我这篇留言。

当我们降低期待的时候,反而满足感会大大增强。

尝试给自己机会去拥有那些真正渴望的,也试着去给他人机会来真心善待你吧。

真心地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965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