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架子的意思(花架子的意思和造句)

笔者将以本文来剖析武术太极拳技术内涵,分辨太极拳练意的特点,提出几种练意方法,从而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进一步认识“练意”在太极拳学习训练中的地位,使人们较快地达到“以动练惫、以意引动”的境界。

花架子的意思(花架子的意思和造句)

试论武术太极拳的“练意”

陈升、李凤成、黄润阳

太极拳、气功、导引术等套路与技击,健身运动都有这样技术要求—练意,古典拳论说:“势势存心撰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先在心,后在身。”就是说练意。练意,即以各种运动形式锻炼人的意念控制能力,运动中通过意念指导,促进心理与人体的协调统一,达到健全体魄,修身养性的目的,练意这一技术要求也是衡量上述各种运动形式掌握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在训练中较注意气功,导引术的练意,而太极拳则由于以下几种原因常造成训练中不自觉的放弃了“练意”的要求。

其一:由于只注意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前后贯穿,以及只注意各式太极拳的架式等这些外形动作技术,而忽视了这些基本功及基本动作技术中的练意内函。

其二:是在传统的“传拳不传功”的思想潜在影响下错误的将练意神秘化,以致造成形体锻炼与练意的脱节。

其三:由于在学习和训练中,急于学成各种太极拳,而缺乏长时间计划性的训练,对于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涉猎一些,但无法较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浅谈练意的作用。武术,1986; (1)

2、练意与用意。武术健身,1987; (2)

3、太极拳的“用意”。武术健身,1988; (2)

4、意的训练。搏击,1986; (6)

5、练意在太极拳教学的地位。山东体科技,1986:(2)

花架子的意思(花架子的意思和造句)

1.太极拳“练意”特点和地位

拳术的运动体系是以各种动作技术在对抗运动和套路运动中的应用而构成的各类拳术的同一性表现在各自有完整的手、眼、身、法,一步运动,但它们也有特殊性。(即所谓的流河区分),这是由存在于各类拳术运动体系中的技击和健身原理所决定的,而太极拳运动通常被称之为最具“练意”特点的拳种,它的运动形式中最根本的技术要求是意识相对集中于缓慢,柔和,自然的身体运动,意识引导动作,在运动过程中调意,调神,调身,使人体内外协调一致,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即充分发挥人体潜在能力,又实现心理训练,达到技击和健身的目的,这种技术要求,决定了练意是太极运动追求的目标。

太极拳“势势存心揍用意”,整个运动表现为寓“练意”,内函于动作之中,顾留馨先生指出:太极拳运动中,练意指强调精神集中,用意识引导内部运动,外形随之而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太极拳名家沈寿认为,练意指松开全身,以意运臂,以气贯指,用意识养蓄精神来引导动作,所谓太极拳“练意”实际上是习内家拳时常提出的意,气,力内三合的动用。从内容上讲,它要求意念集中,练气归神,精神贯注,有如气功。从形式上看,它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运动形式的练意。静态的练意是以一念而化百念,形体自然安静,内部只有意识的活动。动态的练意即所谓的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所以太极拳“练意”其意念贯注的对象在于形而不在于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说太极拳运动必须包含练意的内函,它即强调肢体运动自然协调,又以肢体活动作为表现手段,从这一方面意义讲太极拳的健身,技击活动与其说是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还不如说是动态的意识心理活动。它是一种动态的由意识引导肢体的气功运动,是用意识解除一切不合理的违背人类生理特点的紧张状态,使束缚在紧张状态下人体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的运动,从心理角度看,太极拳运动的确是完善的表现人的运动意识和意识的活动。整个太极拳运动是由感知和运动表象逐步抽象思维化并与肌肉运动结合的结果,太极拳练习中的练意其最初依据是肢收运动,但肢体活动又是练意的体现,这种练意实际上即为运动感知,运动表现的抽象思维过程,它在指导着肌体活动,由于它的存在,肢体活动展开时,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于运动意识(运动皮层区)相对减弱了其它兴奋点,从而缓解了其它部位的紧张状态,造成人体生理状态的平衡自然,太极拳的训练,必须注意到这种技术规格,要实现这一规格要求,就必须具体考虑如何在运动中促成意识与动作的同步,即初学太极拳时,用意识领会引导动作,掌握动作,运动技能形成时,用意识领会攻防技击含义,避免动作轻浮,走花架子,使技术体现动作的内涵,巩固提高阶段,用意识贯穿身心的协调活动,达到上乘功夫,如果不注意这一点而片面追求动作形态,就无法实现太极拳的追求,无法学好练好太极拳。

花架子的意思(花架子的意思和造句)

2.太极拳“练意”的方法

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要求,决定在学习太极拳以练意为主的重要地位,以练意为主,并强调贯穿于太极拳从初级—高级训练中,符合人类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太极拳运动,以竞技为用,以套路等训练为体,体用之间的意是有质的区别,练体只有“知己”的一面,而无“知彼”的一面,认识是低级的,局部的,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前人的经验,知人(彼)先要知己,也只有知人而后才能更好的知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练体,知己,就是要把自身安排好,处处合规律,进而得到动作的协调完整,动静相济,知己功夫的训练,有内外两个方面,内包括意、气、劲等因素,外包括姿势和动作,亦即手、眼、身、步等因素,其中“意”是统驭内外诸因素的总司令,手是代表技击的主力军,所谓劲,简言之,即劲往一处使,此意听来易,做来却难,它必须把内外诸运动因素同时调动起来,并使之高度协调而集中。比如,懒扎衣的按势(杨式或88式),上肢动作使画了一个立圆,而下肢和躯干,内里的意、气、劲都要求有与之相应的圆的意、形。初学的人是一时做不来,太极拳采取圆弧的运动形式,意在圆能周而复始,循环无间,慢中寓快,能将人引进即能将人发出,太极拳师曾练协调完整了意时,曾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以按势为例,手一动逐即沉肩坠肘,下肢和躯干等部位也同时而动,这就是抓两头的“一动无有不动”,最后手向前推出达终点时,两腿也正如不先不后同时形成弓步规格,这就是抓结束的一头“一静无有不静”,两头都齐整了,中间的“一动无有不动”,就容易安排了,只要全身动作或快些或慢些,搭配得无断续和停顿处就行了,当然,大极拳的动静要求,内容并非如此单纯,所谓“视动犹静”是要求在静止时,外形静内动,劲断意不断,无拳处有拳,好象短跑运动员起跑时的神情一样,即要求在运动着的时候外动而内静,心静体松,神敛气紧:“如临深涧,如履薄冰”,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应变能力,这是太极拳动静概念特有的本质和它自身的辩证关系,没有这样的意,也就不会有这样的行动,动静的关系如其它的刚柔虚实、走粘、伸屈、进退……以及手型手法,身型身法,步型步法……莫不如此,协调完整不只是动静的内容和动静意,所有内外的许多运动因素是缺一不可的,这许多运动因素的意都是一项一项去认识,并使之逐步融会贯通,同时体现到一动一静的运动中去,才是协调完整的成熟阶段,练意要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下面就介绍几种练意的方法,供参考:

2. 1反差训练法:在太极拳训练之前先作一定的热身运动,使神经系统兴奋,克服肢体惰性然后紧握双拳做屈臂动作。造成部分肌肉的紧张感,再用意识去逐步放松,达到心平气和形体自然为止,再如,在练习之前先做几次耸肩运动或扩胸运动等肌体局部的运动,让局部肌肉先达到紧张感。再强意识去放松局部肌肉。这就是通过紧张和放松这种较大的动静反差比较,体会用意的感觉,而从心理角度看,这种反差练习是大脑活动神经系统兴奋,使意识集中,从而抑制其它神经系统活动,排除一切的杂念,常做这种练习,可以克服用心不专,杂念过多的缺点,掌握练习太极拳的整意识活动过程。

2. 2暗示训练法:结合太极桩功(太极势),让练习者端正形体。教练在旁边用语言提示,头部—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抖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腭、颈、肩、肘、腕、胸、背、腰、脊、臂、胯、等。这种从头、颈、腰腿等逐步有语言协助提示,学生则自己暗示自己身体各部位顺序放松与自然,从中体验身体的松静,自然的平衡正直的心里状态,拳谚曰:“来练拳、先站桩叹,通过暗示训练,为练拳时奠定放松四肢百骸,意气轻灵的基础,有助于套路展开时身、体、形的协调自然,从而纠正拳架中的“轻浮”这类训练更有利于身体素质所限而形体不稳的学生。

2. 3动作训练法: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动作技术的攻防技击等来进行训练,例如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抱着健身目的,体质较差的学生可采用单个动作贯穿练意、不强调套路,如练习左、右楼膝倒步动作,贯穿用意,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有限的动作转到其它动作上。为成套动作掌握做准备,又比如动中练意,就是在练习套路时练意,如提手上势,就是要把意识集中在掌沿处,分手蹬脚,就是要把意识集中在脚跟处,同时练习时要有假想,假设敌人,正如“功夫之王”李小龙,所提倡的“打袋时,切勿做有节奏的打击法,应该断断续续,象和敌人交手一样”。动作的攻防技击,结合技击动作要求将意识集中在对抗性的运动中,想象对方进攻与自己的防守,进攻方法,使自己的意识,集中引导自己肢体的相应运动。

2. 4意动训练法:就是使运动员唤起运动表象,在运动员大脑中进行表象演练的一种训练方法,运动在进行表象演练时大脑就象电影一样,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新自己的动作,运动员虽没身临其境,但能得到和亲自参加训练有类似的心理体验,这种念动训练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夸张,带一点浪漫主义,并可以和诗情画意结合起来,如虚领顶劲可以想象如泰山压顶,顶天立地,但若有若无,又好象没有什么,起势动作两臂前伸向上,掌心有如吸引落叶随之而上的劲势,下按时的用意有如将水面上漂浮的球按到水下一样。做金鸡独立势可以想象旭日东升的景象,练习进步栽捶可能想象如闻寒山寺钟声这样小臂绕骨侧为十势之“掤”再到手,为十三势之“掤”,最后到形于手指,达到定势,此时,意、劲、气均达到指,因此用意就一定要意、劲、气的合一才行。而在念动训练时应注意意识和动作要一致,动作到哪里,意识要同进到哪时,用意不可太过,太过则形僵气滞,太极拳的练意,应在形体放松产生气感的基础上,用意识引导动作。这种念动训练是在人脑中进行的一种特殊训练,它已超过了人脑的纯粹想象,是在人脑中对运动情境经过巧妙控制和模仿,这样即可熟悉掌握动作,在演练中又可使意识控制降低加速动作自动化。

此外,练意的提高包括结合呼吸沉浮练意,在走架中使动作与呼吸协调。有如太极名家郝玉真所说。“……走架之境凡之变,劝若身之水中,随水波之推荡,稍进,则如善游者与水相意,故走架时有足不履地,任意沉浮之概,又进,则走愈轻灵,若自忘其身,有如行于水面,飘然为凌云之游也。”在练习意识与呼吸配合时,想象自己在水中游玩一样,随渡沉浮用意,努力提高太极拳技术,以达强身健体,即所以拳家在《十三势行动歌》中曰:“祥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

太极拳是较完善的意识心理训练的一项运动项目,由于其意识集中于肢体运动而先于肢体运动,意识训练在太极拳训练中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提到的太极拳之练意,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太极拳之练意还有较多的方法,有待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共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技术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416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