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的意思(囚歌的意思及诗意)

茶与酒

用茶与酒来比喻两大类型的艺术作品不很准确,但能概括。

酒性醇烈,喝酒使气血旺盛、激情迸发。酒能将心底的情绪翻搅起来,使之如沼气一样往上冒,遇到火呼地燃烧。文学中好多壮怀激烈的诗,如岳飞的《满江红》、叶挺的《囚歌》、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传世书法作品中颜真卿的《祭侄稿》、怀素的《自叙帖》;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亮剑》、电影《唐山大地震》……都如好酒。

茶性温淳,喝茶使身心放松、浊气渐澄。茶能使搅作一团的迷思细分慢解,让人如沐一片清爽的月光,情境归于平和。柳宗元的散文《小石潭记》、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齐白石的花鸟画、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都如好茶。

就具体的艺术家而言,作品似茶似酒,不可一概而论,不少大家既有豪放一面也有婉约一面,如辛弃疾。

茶与酒都是人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茶性”“酒性”的文艺作品亦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友。忽然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感到当今好酒型的文艺作品太少,而劣茶型的“文艺作品”过滥。充斥屏幕、画廊、报刊、网络的文艺作品中过多中庸气、纤密气、萎靡气、狡狯气、阴晦气……而缺乏爽朗气、豪迈气、刚勇气、慷慨气、悲壮气!文艺作品的最重要社会功能莫过于救赎人性的沉沦、激发人的自觉自尊自强,让精神的慧光照彻这物欲横流的尘世。“高大全”等极左的东西如劣酒、假酒固不可取,真茶好茶也都需要,但针对当今世相,我呼叫:真酒、好酒甚至烈酒不妨多端几壶出来,慨当以慷,一扫颓风,即使醉了人也不是坏事。

“高古”

中国书法崇尚“高古”,“高古”这个词确有点高古。所说的“古”,并非古老、古板、古怪,这“古”字让人可感而不可知,有点神秘。如评说某人写字,时见“入古不深”,好像是指进入古人的境界不深,那么古人的境界究竟为何物?是萧散、逸放、超迈、峻拔、清远、雍和……落到那点也只是个形象性的模糊描述。中国学人所撰的诗话、词话、书话多似散文诗,甚至俳句,有的可“心有灵犀一点通”,有的却“丈二和尚摸不到头”,难以言传,更难以操作。所以,中国人习字最好的办法即临帖,这比任何教学办法都好。最好的老师即是字帖、字本身。须知:即便那字的主人也不一定能说清楚那字究竟怎么写成的。

虽说“书画同源”,而中国书画在审美要求上有不同,国画以“出新”为高妙,书法以“入古”论高低。中国书法对创新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力,不是拒绝,而是苛求,“入古”成了亘古的召唤,学书者一直在书法这条长河溯游,一心想扑入魏晋的襟怀。中国书法演进历经三千多年,而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晋就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创造了书法的珠穆朗玛峰,后世人前赴后继,至今无人超越这个高峰。书法的早熟,书法的时空大跨越,使得“高古”如一轮明月高悬在学书者精神的夜空。

然而,凡有志于书者心里清楚:习古、摹古、入古不是为了泥古、食古、复古,“笔墨当随时代”,书法亦须创新。面对古人我们不必自卑,毕竟再宏伟的碑石也是静止的高度,就如“嫦娥奔月”不再是神话,“高古”亦能化为创新的基因。古老的中国书法到了今天这个时代,该如何集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元之态,该如何聚爆民族文化的核能,托举出富有时代神采的书法新高原?

“戏骨”

“戏骨”这个词一般指造诣深、资历长的老演员,像北京人艺长年就有一批这样的表演艺术家。演戏演到精,演到出神入化,即能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传神般表现剧情、塑造人物,绝非易事。这“戏骨”关键在于有“骨”,即筋骨、骨气,他对角色撑得住撑得起来!要练到这份上,他得做无数戏外功夫,他应该遍尝人世咸酸苦辣,“参透人生”才有可能“再现人生”。演戏如此,其他艺术门类也类似。优秀作家可否称“文骨”?他的作品肯定既接地气,又通人脉,且窥“天意”。优秀作品是作家用生命创作的,“字字皆是血”一点不假,曹雪芹、鲁迅、路遥等不就是这样吗?优秀画家可否称“画骨”?他的作品“搜尽千峰打草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像吴冠中笔下诗意盎然的雪原、边塞、水乡,哪一幅不是他背着画夹攀山涉水写生得来的?他的画每一幅都可以拍出极高价,而他甘于清淡简朴,浑如老村夫,生前身后几乎捐出所有作品。吴先生于画坛特立独行,他清正的风骨怎不令人叹为观止!民间更有多少像吴先生这样道行的无名美术高手!此外,还有“书骨”“音骨”“舞骨”……他们终身摸索行进在幽深的艺术峡谷,喧嚣鼓噪与他们无干。他们身上都有一根钢的脊骨,他们只对真理、真知、真艺俯首,而笑傲一切浮云轻尘。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181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