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几月几日2019(今天是2019年农历几月几日)

2019年8月8日3时12分,迎来立秋节气。

 

有情人都在过七夕的日子里,立秋就这样悄然而至。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丰收之际的到来。

秋分是几月几日2019(今天是2019年农历几月几日)

每年8月7日到9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万物新陈代谢缓慢,由生长变为收藏。

秋分是几月几日2019(今天是2019年农历几月几日)

但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划分气候季节要依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

 

立秋习俗盘点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秋分是几月几日2019(今天是2019年农历几月几日)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秋分是几月几日2019(今天是2019年农历几月几日)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秋分是几月几日2019(今天是2019年农历几月几日)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各地立秋习俗

 

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天津:咬秋

 

天津等地流行“咬秋”,就是吃瓜。人们详细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春天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江苏: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东北: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杭州:食秋桃

 

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喝“立秋水”吃“凉宵”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而川东的传统习俗,立秋这一天老百姓要吃“凉宵”,即用优质糯米制作、再进行冰冻的粥。一方面表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一方面象征夏日即将结束,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由来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分是几月几日2019(今天是2019年农历几月几日)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正如诗《立秋》所言:“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秋分是几月几日2019(今天是2019年农历几月几日)

立秋天气

 

“立秋”虽到了,但这并不代表季节中的“秋天”已经到了,实际上,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这时才算过了暑伏。而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秋分是几月几日2019(今天是2019年农历几月几日)

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

 

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关于立秋的十个小常识

 

1、立秋,也称七月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2、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3、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

 

4、“立秋”到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5、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6、我国秋天来最早的地方是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但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

 

7、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

 

8、贴秋膘,最初是为了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9、“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10、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甚至更长时间。

 

暑去凉来之际,谷物成熟

 

立秋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民俗专家萧放解释,二十四节气是依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确定的时间点,每一时间点相距15天,如果以立春为起点的话,立秋在第十三个节气点上。

 

从字面意思来看,“秋”字由禾字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此时,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后,梧桐树渐渐开始落叶,所以有“落叶知秋”的说法。

 

“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确定的秋季起始日,它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萧放说,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所以会有“秋老虎”的余威。

 

但民谚说得好,“交秋一日,水冷三分”。萧放说,一旦进入立秋,气温会开始渐渐下降,“秋老虎”一般也不会持续多久。

 

他表示,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人类与自然协调的时间指南,对现代人的生活仍有积极意义。

 

立秋节气中,古人的仪式感

 

在古代,立秋是个相当重要的节日。从朝廷到老百姓都非常重视。立秋当日,周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气。天子回朝之后会对有功的军人进行奖赏,并开始军事训练等活动。

 

宋代的立秋习俗也很好玩。立秋当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时辰一到,太史官会高声说:“秋来了。”奏毕,梧桐如果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算是寓意报秋。

 

民间则会戴楸叶,人们在立秋当日将楸叶剪成花样戴在头上,迎接节气的到来。又或者将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俗,再不然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祈求平安吉祥。

 

此外,还有咬秋或者说“啃秋”的民俗,比如立秋日一家人凑在一起吃点西瓜,便算作啃秋了。清代北京人还会吃茄脯,饮香薷汁,希望在秋后可以免除暑热痢疾之害。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1512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