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常常是由那些意料之外的反常事物拼凑起来的

我们人类特别擅长探索,但我们中的太多人对于自身才智的局限性缺乏认识。

常常有其他答案被隐藏起来,我们注定会错过这些答案,甚至都不愿承认它们的存在。

如何解释这个问题呢?

曾听过这么一种方法:简单地将引起所有偏差的元素称为“噪音”或“偶然性”。

这种做法没什么错,但还远远不够。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换一种方式来对待这个问题。

“偶然性”像是众神一时兴起的产物,“噪音”像是枯燥又恼人的东西,两者都缺少实质内容。

人们在面对“偶然性”时可能太过听天由命,同时在面对“噪音”时又太不屑一顾。

另一种解答方法是援引人类非理性的概念,它们会对我们关于系统方法的理解产生有限的影响,致使我们曲解或误读现实,进而导致误判和偏差。

想克服认知局限,唯一要做的就是变得再聪明一点,而只要读过有关认知偏差的书就能做到这一点。

人们的确会走心理捷径,也会误入歧途,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自己的思想有关,但导致我们走捷径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与之博弈的问题太过复杂。

虽然我们确实被认知谬误所困扰,但我们不得不问,这个世界的难题究竟有多么难以解释,以至于超越了最理性的认知。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更深刻地思考这些难题的本质。

暂时把理性的问题放一边,诸如“偶然性”和“噪音”这样的标签也暂且搁置。

相反,我们将深入挖掘神秘背后的暗知识,将其视为造成干扰结果的一种正向力,对它是如何颠覆我们自以为是的知识,试着多一些了解。

规律和普适的真理是我们的理想,可现实常常是由那些意料之外的反常事物拼凑起来的。

无论是在政治、商业、医学、经济学等领域,我们都会找到证据证明:规律、准则、经验和研究发现等被归纳为知识的东西,无法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地从经验或理论走向实践。

如果我们的实际所知比自以为所知的少,如果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难保持一致性,我们该怎么办?

如经济学家约翰·凯所言:“不要说‘我必须知道答案’,而应该说‘我无法找到答案,那么在无从知晓答案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在这个世界自处呢’?”

好消息是,我们无须陷入虚无主义的绝望之中。

在一个充满令人生畏的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其实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正如丹尼尔·布尔斯廷所写:“对进步的最大威胁,不是无知,而是对已有或未知知识的错觉”。

我们迫切需要摒弃一些错觉,这样才能将前路看得更加清晰。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535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