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前半卷)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前半卷)

文|Ms格蕾丝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洗稿搬运是无耻的行为!

2016年6月9日至9月25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同展同收,开展两个月。

肯定会有人产生疑问,不是《富春山居图》的特展吗,怎么又冒出来《剩山图》和《无用师卷》了呢?

我想,大多数人都知道《富春山居图》是国宝级的作品,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险些被烧毁,被人从火中抢救出来后,分别修复并重新装裱后一分为二,即《剩山图》和《无用师卷》。

谈到这里,相信已经有不少朋友对《富春山居图》充满了好奇之心。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有关这幅名画背后的故事。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前半卷)

《富春山居图》

奇人黄公望

聊《富春山居图》的故事,要从画家黄公望谈起。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苏常熟人。黄公望是元朝著名画家,名列"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的前半生,和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墨客一样,一心追求科举仕途之路。24岁那年,黄公望终于混上了一个小官,他担任浙西廉访徐瑛的书吏,主要负责文书工作,而这样的职位显然与黄公望原本的预期有着很大的差别,他在几年之后辞官不做。

42岁那年,黄公望再次入仕,这一次他在元大都御史台下属察院当书吏,本以为仕途之路从此步入正轨,但没想到几年后,黄公望因上司张闾贪赃枉法而被牵连入狱。这一年,他47岁。

由于古代办事效率低下,查明案情用了好几年时间,黄公望出狱时已经50岁出头了。在元代,汉族文人想依靠才华出人头地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再加上几年牢狱之灾的磨砺,已到知天命年纪的黄公望心灰意冷,对仕途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他索性再一次辞官不做。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前半卷)

黄公望

调整了一段时间后,黄公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想要学画。在好友"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引荐下,黄公望拜著名画家赵孟頫为师。50岁在古代已是暮年,连赵孟頫都觉得黄公望年纪太大了,起初不愿收他为徒,但最后赵孟頫还是被黄公望的诚意打动了。

赵孟頫肯教,黄公望也肯学,不过几个月时间,他的画技便突飞猛进。除了指点画艺之外,赵孟頫还收藏了大量王维、董源等人的真迹,这令黄公望大饱眼福,从此之后更加痴迷,他自号"大痴"。

黄公望四处云游,以卜卦为生,他喜欢写生,随身携带装有画具的皮囊,遇到奇山秀水必定进行临摹,他坚持笔耕不辍,终于在十几年后以画家的身份名扬天下。

富兰克林说:"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可世间也有黄公望这样的人,尽管前半生历经坎坷,但50岁依然还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黄公望的成名经历也印证了那句话,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在路上!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展天联盟客户端查看)

奇画《富春山居图》

除了画家的身份外,黄公望还加入了全真教。78岁那年,黄公望和无用师弟云游来到浙江富阳,黄公望留了下来,随后开始了《富春山居图》的创作。

富春江两岸,有十座山峰,几百棵树木,座座山峰不同,棵棵树木迥异。每天天亮的时候,黄公望便头戴斗笠、脚穿芒鞋出门,坚持了四年风雨无阻。

四年里,黄公望只做一件事,他整日在富春山里暴走,走到哪里便画到哪里。《富春山居图》用八张纸接裱而成,可以说,八米长卷不仅是老翁画出来的,更是走出来的。

这幅画虽然是平面的,但奇在视角多变,随便一处都可以独立成画。

卷首是典型的河岸前景,紧接着是几座高山,向右边蜿蜒前行,将画面自然地分割成几部分,这显然是来自一座高山上远眺的视角。

再往下,山的面积变大了,这应该是黄公望平视的视角,转眼间他又走到了树林里,葱郁的树木仿佛触手可及。翻过两座山回头望,而刚刚还身在其中的山峰已经变成遥远的倩影。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前半卷)

《富春山居图》局部

这种视觉上的重叠和拉伸效果是任何一种"科学"的画法难以达到的,而这正是《富春山居图》的独特之处。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富春山居图》有"画中兰亭"的美誉,被后世评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一个多星期前,我写了一篇关于苏轼和《寒食帖》的文章,其中谈到了中国古代的文人有着深深的仕途情节,连"诗仙"李白和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不能免俗。不过说来奇怪,他们的仕途之路大多是荆棘丛生,这些文人墨客往往在对"做官"这件事死心之后,反而迎来了艺术创作的高峰。

比如宋代的苏轼,在因文字狱"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他先后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及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的《寒食帖》。

再比如清代的吴敬梓,出生在声名显赫的官宦世家,18岁便考取了秀才,但在三次乡试名落孙山后,吴敬梓心灰意冷,他此后全情投入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之中,这部小说堪称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

黄公望也与苏轼、吴敬梓有着相似的经历,人生的前40年,他一心追求功名却落得一场空,实在是造化弄人。然而,上天为黄公望关上了"仕途"那扇门,随后却打开了"艺术"这扇窗。

当一个人心中有山水的时候,眼前处处皆是风景。黄公望一生之中最负盛名的作品《富春山居图》,正是他在寄情山水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可以说,黄公望是一位称职的"导游",以《富春山居图》带观者看遍富春山的绮丽景色,而这幅名画背后体现的则是黄公望与过往人生的和解。

通过多年的云游写生,黄公望彻底放下了昔日的种种不快,也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完成《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时,黄公望已81岁高龄,他将这幅呕心沥血之作无偿赠给了自己的师弟无用道长。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前半卷)

《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

黄公望的人生经历和《富春山居图》的诞生过程已经堪称传奇了,但这仅仅是揭开了传奇故事的序幕而已。

《富春山居图》的第一任主人是无用道长,当年看到这幅巧夺天工之作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并亲手题跋。

至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被画家沈周收藏,他对这幅画视若珍宝,据说每天吃饭睡觉前都要看上一眼才能安心。后来,沈周发现题跋的部分有些字迹模糊,便找了朋友重写,没料到朋友的儿子是个心术不正的人,他偷偷把画卖了!

沈周在失去宝画后心痛不已,但他凭借与《富春山居图》长达22年的朝夕相处,自己重画了一幅并达到了几乎以假乱真的程度。

流落民间几十年后,《富春山居图》被吴之矩收藏。这位宜兴富商专门建了一座楼,将《富春山居图》存放在楼中一间名叫"富春轩"的房间里。

这幅宝画在吴家传承了三代,至清顺治年间,吴之矩的后人吴洪裕对《富春山居图》的迷恋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他打算在临死之前将这幅画付之一炬给自己陪葬。

幸好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手疾眼快,他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救出来,随后又丢了另一幅画进去移花接木。可惜,《富春山居图》还是被烧成了两段,尤其是开头部分被烧出了几个洞。

吴家弟子吴寄谷将这两段画卷分别修复并重新装裱,《富春山居图》从此一分为二。前半卷名为《剩山图》,高31.8厘米,长51.4厘米;后半卷名为《无用师卷》,高33厘米,长636.9厘米。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前半卷)

前半卷《剩山图》

而在一分为二后,《富春山居图》的命运更具戏剧化,前半卷《剩山图》流落民间,后半卷《无用师卷》在清乾隆年间被送进宫中收藏。

乾隆和宋徽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两个文艺男,宋徽宗喜爱并擅长书法,他独创了"瘦金体"的书法字体,乾隆与宋徽宗的文艺范儿不同,他主要有两大爱好,一是写诗,二是题跋。

早在《富春山居图》入宫之前,有一幅《山居图》已经由民间进贡给宫廷,说白了这是《富春山居图》的赝品,但乾隆却以为是真迹,对其爱不释手,隔三差五在上面题跋,从头到尾几乎题满了,后世将这幅《山居图》称为《子明卷》。

《富春山居图》入宫之后,乾隆找来沈德潜和梁诗正帮着鉴定,估计这二位是不敢说乾隆眼力太差,一口咬定后入宫的《无用师卷》是假的,因此这幅真迹逃过了御笔题跋这一劫,清清白白地在西暖阁中躺了187年之久。

1932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将故宫南迁时,邀请了五位专家来鉴定文物。吴湖帆先生和黄宾虹先生经过两卷仔细对比后,为《无用师卷》沉冤昭雪,这幅国宝级作品终于重见天日,今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就在吴湖帆与《无用师卷》相遇后的第二年,上海有一名叫曹友卿的商人拿着一幅无头无尾的古画来找吴湖帆鉴定。吴湖帆一眼认出这正是《富春山居图》丢失的部分,他以家传的商彝青铜鼎与曹友卿交换,随后请卖画之人从废品中找出了两截题跋,《剩山图》从此完整了。

此后几十年,《剩山图》一直跟随在吴湖帆身边,在战火中免遭涂炭。1956年,吴湖帆将《剩山图》捐给了浙江省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2016年6月9日至9月25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同展同收,开展两个月。

在分开长达360多年后,《富春山居图》再次合二为一,故事至此告一段落。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前半卷)

后半卷《无用师卷》

写在最后

我写这篇文章的参考资料主要来自《国宝来了》,这本书的作者马菁菁女士本身是水墨艺术研究者,她绘画师从水墨名家郭梅苹先生,擅长鉴赏古代及近现代名家字画。

《国宝来了》这本书的介绍中,作者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审美这东西实在是很私人的事,说不清道不明。本书中的所有作品,冠以国宝称谓当之无愧。可在我心里,它们更像是"我的国宝",让我动心。佛说"一刹那"为一念,0.018秒,约莫那正是我动心的时间。

的确,审美是很私人的事,这本书中介绍的21件国宝中,我最心仪的当属《寒食帖》和《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前半卷)

在阅读《国宝来了》之前,我对《寒食帖》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它是苏轼创作于被贬黄州三年后的寒食节当天,但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得知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借《寒食帖》来抒发自己无法报效国家的内心愁绪。

同样,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富春山居图》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及作者是黄公望,在阅读《国宝来了》之后,我不但得知了黄公望的生平故事和《富春山居图》的诞生过程,而关于这幅国宝级作品在明清年间以及民国时期的传奇经历更是令我大开眼界。

《国宝来了》共435页,厚厚的一本书,但只讲述了21件国宝的故事,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大量印刷精美的插图令人感觉国宝仿佛就在眼前,更重要的是文字详实生动,娓娓道来每一件国宝诞生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的故事。

我推荐大家阅读《国宝来了》这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总有一件国宝令你怦然心动!

@磨铁图书

推荐阅读:

苏轼被贬黄州后创作了《寒食帖》,详解"天下第三行书"诞生始末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1921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