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可能一直不知道的真相

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可能一直不知道的真相

创业,是一个美好的词汇,这代表着你的无限的可能。然而众多的创业者过于专注物质本身,反而遮蔽了一些真相。

首先,你的这个行业普遍意义上的成功转折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我相信大多数人没有研究这个问题,基本上都是想当然的说,这个不一定,有的人条件好、资源广,就成功的早一些,相反的就晚一些。

这句话听着没有错,但是毫无意义,浪费话语。当然,也代表着你从来没有这块的研究,或者有所研究也是浅尝辄止。

为何包括平台在内的诸多人没有研究呢?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自己凭想象也可以找到答案。

这种僵尸思考的习惯,永远的尘封了真相,在自以为真相的世界里面活得像个无头的苍蝇。

以互联网优惠券创业为例,无论你是资源广、路子宽,还是人脉少、人缘差,你逃不过三个月的量变期。

有的人又通过僵尸思考来反驳我,资源广、路子宽的一定比后者在同期赚的多啊,这还不属于成功吗?

僵尸思考的朋友,请消停一下。资源广、路子宽的的确在三个月的量变期可以拥有更大的团队,而他也必然面临如何搭建有效管理、形成强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这个在量变期就要进行准备了。

说到底,无论前者、后者都还没有发生质变,不同的只是数字不同,他们拥有相同的需要突破的难点。这个难点不突破,那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可能一直不知道的真相

认清不了这个真相,你可能几天的时候就气馁,稍微强大一点的可能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你看不清前方究竟能发生什么,你总是任凭自己的性情发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不成功,你认为一切都是外在的错,或者陷入宿命论的怪圈中。

曾经在农资行业,有一次某老板由于财务上的算法失误导致一次促销会没有赚到钱,他勃然大怒、不断谴责,而其他相关人员则推脱责任。他就不了解促销会是处于量变期,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他必须要把事件向有利的方向导引。

就好比你做优惠券创业,第一个月才55元,你还会继续做吗?你可能会回答不会。你可能甚至义愤填膺的说,还不如要饭的,谁做啊。

然而,我们的很多大咖第一个月就是几十块钱,现在却实现了年入百万的结果!

在我看来,比如那个农资促销会如果是既定事实,你勃然大怒不如坦然接受,向客户陈述自己亏损的真正原因,这次就算是支持对方发展了,就如何达成以后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实现双方更大的盈利提出合作方案。并且,可以以此为典型,打造合伙伙伴口碑,推出一系列的客户合作长期规划,以点带面,实现全区域的综合增长,岂不妙哉?

然而,正如同普通创业者一样,当看到在量变期所谓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时候,就难以心平气和了,其他的完全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想,如果这个人做优惠券创业,当第一个月才55元的时候,他一定会找我算账,质问我,他付出那么多,55元是打发要饭的吗?

所以,他注定不会做下去,也难以取得后面的辉煌。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做优惠券创业的人觉悟都非常高,自己也足够努力。在他们取得成功后,依旧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不禁感叹,认知决定眼界,果然不虚。

其次,你是闭门造车,还是包容自己的无法理解。

现实中,我们对自己不擅长、或者具有偏见的认知,我们就容易变得固执起来。对于一些新事物,我们如果无法理解,也想通过自己过去的认知来构架出来一个自我认知。

比如当初黑白电视机,有一些老人就认为里面是皮影戏,如果一断电,皮影戏就暂停了,过段时间再通电,就会继续。

我们知道这种凭借过去经验认知新事物得出的结论是多么的可笑!然而这就是事实!

有一些人对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暂时无法理解的,就会认为对方这样不对,企图让对方回到他所凭借过去认知构架的图景上来。全然不知道这种方式是否是正确的?

比如,微信刚刚推出的时候,有的人则会说,还要下载,太麻烦了,短信只要编辑一下就可以发送,尽管一条一毛钱。

这些人当中,也可能会包括那些通讯公司的高层,当年他们就这样固执的认为。一旦听到别人要使用微信,他们就会这样去劝说。

今天看来,是不是很幼稚呢?

从无法理解到正确理解是不太容易跨越的鸿沟。你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虚心的求教,才有可能颠覆自我认知,达到正确理解。

然而,遗憾的是,当事情正在发生的时候,有很多人是拒绝学习的,因为通过过去的认知来进行架构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通过学习,相对成本就变得高了一些。

我过去在传统行业的时候就一直留意互联网,有一次我突发奇想设计了一个方案,结果我的搭档看不懂,我说看不懂就对了,我来给你解释……

他想当然的回避,我看不懂,用户就会看不懂,一定不可行。还像一个孩子一样对其他人说,展天搞了一个啥营销方案,我一眼没有看懂,他竟然说没有看懂就对了。

要知道,在设计这个方案的时候,我已经在这块的学习达数年之久,而对方却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他的行为我是理解的,但是因此让一个绝妙的营销胎死腹中,这是我感到遗憾的。

再次,专业领域就是一种独裁,不需要非专业人士的民主投票。

我记得刚刚加入某平台的时候,老总经常让一些非专业人士一起来评价讲的怎么样?我知道这是以用户的角度来思考是否能听懂,听的心动。

但是如果以此来评价一个讲师是否具备能力,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了。我们知道讲师考证的时候,一定是具有行业丰富经验的专家来鉴定的,肯定不会让行业中小白来当鉴定专家。

我们常常犯一个错误,我是用户,我就是鉴定专家。你是用户,讲师可以做到触动你的心弦,让你购买,这不代表你可以来鉴定讲师,给讲师颁发鉴定证书。

后来,我逐渐熟悉了行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运作技巧,公司招来一个新人,新人讲了很多宏观的大道理。

他又问我,这个新人讲的如何?

我据实讲,太过于宏观。

他立马反驳,他刚来,对业务不熟悉,当然要讲宏观的了。等他熟悉业务之后就不一样了。

我认为他说的对,然而他问我的问题是讲的如何?而他的反应,是不是有点跑题了呢。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老板,为了显示自己多么民主,哪怕一个非常好的方案,他也要全员进行投票,不管谁懂,谁不懂的。

这种所谓民主的结果就是永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只能少数情况下达成一致意见,于是那些不同意的人就会在事后各种不满,导致管理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然,从出发点的角度,我是理解这个老板的。他只是想全员认同,大家力气往一块使。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老板显然忽视了职能的差异。

最后,最难的就是一个体系化的架构,而我们往往受到点上诱惑。

我们知道现在进入了互联网创业时代,各行各业都进行触网尝试。大部分的平台自身是没有一个体系化架构的,尽管他们希望有。

以管理培训体系为例,很多平台可能可以快速实现的就是人力资源。然后通过诸如社群培训、视频直播等各种方式面向用户,或者面向内部员工。

这本来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偏向某个点上的所谓成功。由于这种放大效应,我们最终还是忽视了体系搭建的重要性。

什么是某个点上的成功呢?

比如我们搞了一个阶段性的社群活动,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我们就会认为这是全部,然后给予这里进行重奖,甚至上升到公司价值观层面。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整体和一个点的较量,但是整体只有一个,点却可以有很多,在这种交锋过程中,点往往可以占据更大的优势和便宜。

但是就整个管理培训体系而言,点的过度突出可能会导致对整体的无法弥补的伤害。在平台价值观层面上,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清醒,不能把战略和战术混为一谈。

这一点是真的好难。一个是搭建体系的难。一个是不受点的诱惑的难。这是平台的生死劫,突破了这个,平台可能就是更加快速发展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认知的局限范围内,就是一口看不见的井,在这个井里面进行争执,无论谁胜利谁失败,大家只是共享一口井。只是这种共享有点奇怪,有点悲哀。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90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