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闭环思维的人,总能自己找到答案

前几天,一位可爱的读者问了山猫2个问题:

很好奇这样的一篇文章是怎么产生的,是有团队吗?

如果只是作者自己完成的,那要有多大的阅读量和生活经验才能做到呢?

感谢这位朋友的认可。下面的内容,将会给你答案。

01

首先,一个团队完成一篇文章,在我们这肯定是不存在的。

这位朋友的提问中,其实有一个隐含前提:

团队的效率更高。

这句话,有一定局限性。

在大的框架中,团队确实必不可少:

比如,大酒店的后厨团队,有人切墩,有人削皮,有人掌勺。如此分工协作,效率才高。

但在小框架中,团队的成本大多时候要远高于收益。

打个比方,你想团队化做一盘西红柿炒鸡蛋:

让女友负责打鸡蛋,让老妈负责洗西红柿,让老爸负责切葱姜蒜,你负责炒,小侄子负责说好香。

如果这样操作,这份西红柿炒鸡蛋八成就炒不成了:

10秒钟就能打好的鸡蛋,喊了女朋友5分钟她还在刷剧;

10秒钟能洗好的西红柿,老妈怕有农药残留,先泡它半小时;

5秒钟能切好的葱姜蒜,老爸因为被老妈数落,斗嘴了10分钟;

为了让小侄子说个好,可能得先赔进去一块糖……

好不容易把食材准备好了,你又发现品质和分量,和自己做菜习惯完全不同。

这时你就会恨不得抽自己,我自己花5分钟炒好它不香么?

一篇文章就像是这份西红柿炒鸡蛋,是个小框架。

正因为小,从选题、用例、结构、措辞内在的逻辑都很紧密,一人搞定才能保证效率和完成度。

你可能会问,那如果我一家人都是厨子,效率都巨高无比,是不是就可以呢?

当然可以,但一堆厨子和一个西红柿炒鸡蛋较什么劲呢?

一家人有这功夫做一桌大餐不好吗?

02

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角度来解读:「闭环」。

什么是闭环?

大家的理解多是有始有终,有交待有反馈。

这肯定没错,但大家往往忽略了重要的一点:

要做的事情本身,是否有「闭环的属性」。

当一件事情体量太小,无法形成足够反馈的时候,做再好也不能闭环。

酒店后厨的体量大,我打了二百个鸡蛋,能供给接下来的消耗,就完成了一个闭环。

炒一盘西红柿炒鸡蛋本就体量小,我打好一个鸡蛋,形成不了什么反馈,就不能算完成闭环。

一条线可以环成一个圈,一个点要怎么环成一个圈呢?

所谓的有始有终,有交待有反馈,都是在事情本身值得的前提下。

团队中每个部分的工作必须是有闭环属性的,如果没有,团队起到的就是反作用。

把没有闭环属性的事情再分解,得到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结果。

相信大家在网上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百度体”:

西红柿炒鸡蛋是怎么回事呢?

西红柿炒鸡蛋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西红柿炒鸡蛋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吧。

西红柿炒鸡蛋其实就是西红柿炒鸡蛋啦,大家可能感到很惊讶,但事实就是这样,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一起讨论哦。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句式的主题,往往本身就已经是很小的闭环。

再向下,已经闭无可闭,这样的东西,超级蠢。

在过往的职场经历中,我看过太多迷信团队的人,所有事情都希望团队协作完成。

结果做事效率极低,完成效果也很差,东西交上来拼凑感很重。

或者整件事就甩给了别人去主导,自己毫无所获。

他们忘了,团队是做大事的,而工作中很多的事情是要独自完成闭环的。

同理: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最小的闭环就是自己写出一篇文章。

03

有了闭环的概念,就可以谈一下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了。

这位朋友问,写文章是不是需要很庞大的阅读量和生活经历?

阅读量和生活经历本质上并不能让一个人成长。

阅读和经历带给你的是知识,并不是认知。

这些知识和经历很宝贵,但如果你不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就毫无意义。

还拿西红柿炒鸡蛋举例:

老妈告诉我,想要汤汁多一点就早放一点盐,想要干一点就晚放一点盐。

她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但是初中生物告诉我,盐能析出水分。

我对于盐能析出水分的认知在这里就得到了反馈。

西红柿炒鸡蛋的小知识,就内化为我认知的一部分。

再做菜的时候,即便不是西红柿,我也知道放盐的时机会影响口感。

这个闭环的认知,将深深影响我今后的做饭生涯。

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相连接,互相印证,内化为一,就是「认知的闭环」。

当连接达到一定的规模,认知便会形成一整个体系,完成更大的闭环。

有了这个体系的闭环,你的大脑里就像有了一张地图,做事情就有了方向。

你看的书,经历的事,为的就是这一张地图而已。

有了这张地图,也许你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但总能找到方法。

04

见识更多,知识更多,当然是好事,但是并不决定这个体系能否建立。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很多事情,听过很多道理。

我认识的一些老人,他们可能连字都识不全,可依然充满了智慧与自洽。

生活本就是最好的课堂。

能否主动去归纳、连接和应用那些知识才是关键。

其中,「应用」是最重要的一环。

为什么很多学习好的孩子不排斥给别人讲题?

因为把题给别人讲懂,是一个闭环的过程。

在讲解的过程中,他能得到大量的反馈,哪里自己还不太理解,哪里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哪里是关键的点。

对于他来说学习中输入的部分已经完成,要通过输出来印证输入。

前面提到了,很多事情本事是不具备闭环属性的,输入就是其中一个。

听过再多的道理也过不好一生;

看了再多的美剧英语还是稀碎;

听课再认真,不刷题也是白给;

……

输入和输出加在一起才能获得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认识才能获得提升。

05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写文章,其实就是在完成闭环。

所以,并不只是懂得多才能写,也是写得多才能懂。

这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作为一个写作者,无非就是把自己已有的认知表达出来。

其中的例子,语句都是在已有认知框架下填充。

哪位大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怎样的故事,怎样旁征博引这些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对于写作者来说,这只是一个按图索骥的过程,并不困难。

困难的是,人写不出自己认知之外的东西。

就像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一样。

所幸的是,写作本身就是优化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在向外拓宽着边界。

所以在这里尝试回答这位读者的问题:

一件小而美的事,大部分时候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闭环的。

你所看到的内容,其实我在写的时候也是在梳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是明白的,中间也是反反复复。

但最后写出来,就明白多了。

对于看到文章的你,可以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理解,给自己一个输出的机会。

也许自己就能试着找到答案了。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784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