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带你解读最新的几个关于钱的大政策

本周起,“国内大循环”或“内循环”这个概念必将在资本市场持续发酵。这是上周四重要会议提出的最重要论述之一。

什么是“内循环”?它的侧重点是什么?利好的方向在哪里?

内循环的重点绝对不是供给,而是需求。所谓内循环,就是让经济在国内更好地滚动起来,而不是依赖于出口盘活全盘经济。所以内循环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增加老百姓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抓手就是要让国内居民储蓄率降下来。实际上这是同一件事情的正反两面。有同学上周在留言中就已经讲到了,你看国外,但凡以内需为主拉动经济的国家,居民储蓄率都是非常非常低的。国内媒体以前总讲老外不爱存钱,实际上这是片面的说法。各项开支下来,人家实在是存不下太多钱。

不要觉得存不下钱就是不幸的。如果整个社会普遍形成这样的风气,那么对经济是十分有利的。因果会相互转化,当消费对经济的发展形成持续支撑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也就不必过于担心没有太多存款的问题。

不要喷。这里边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度的问题,任何一个极端都是我们不需要的。降低存款率,并不是让大家完全不存款。

讲得再直接一些,传统的“省吃俭用”的美德将成为“内循环”的最大敌人。如果所有人都倾向于“省吃俭用”,那么经济整体表现将愈加糟糕。

那么它的具体表现会是怎样的呢?

概括起来就是:保障创造需求、供给创造需求、信息创造需求、税收创造需求、政策创造需求。

保障是指医疗、教育、养老、住房。记得好像去年的时候,有人把前三样戏称为“新三驾马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在前三者中,哪一项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社会冲击和矛盾是最小的呢?

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社会冲击和矛盾最小的当然是教育。

医疗和养老,关乎人的生死和最低尊严,而教育,好一点和坏一点所带来的结果不会立马显现,舆论矛盾也最小。因为归根结底,你考不上好学校,或者掌握不了更多的知识,最终是不可能怪别人的,而是怪自己的学习能力。

上周我讲过,扩大需求的直接表现,不可能是价格降低、销售量上升,而是价格上涨、销售量上升。所以从中长期角度看,加大“内循环”必然利好于教育行业,上周的重要会议已经明确,这是要打持续战的,不是短期的。

我不是说加大“内循环”就只利好教育,而是说我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诸多行业中,这是确定性最高的一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那么是不是“新东方”这样的公司就是值得长期投资的呢?

要知道,新东方并不是国内A股上市公司。在A股直接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极少,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查一查。

我们需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个“教育”这个概念,它绝不仅仅是指培训机构一类公司,同样还包括:教育技术类,比如教育软件、语音技术、网络课程技术等。

有媒体报道称,最近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出现了普遍涨价。在我看来,这是必然的,而且还只是刚刚开始。

在发达国家,实际上教育是完全不公的。像朝鲜这样的高度教育公平的国家,在全世界是很少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很多发达国家有一种学校叫“社区大学”,中国是没有的。是什么人在读社区大学?清一色的穷人家庭子女、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子女。社区大学并不是真正的大学,它是没有本科文凭的,是专门为国家培养低端就业人口的。

这几乎就是龙生龙、凤生凤。难道发达国家的穷人都不爱学习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发达国家普通工薪家庭子女获得本科文凭的概率远远低于目前的中国,更不要说研究生文凭了。

教育费用的高低成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主导因素。

其实在国内局部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一线知名高校中的农村生源占比据说与几十年前相比是明显下降的。在前几年媒体上曾有不少此类讨论,国家还专门出台了针对贫困地区的降分录取政策。

那么这种趋势会不会只停留在知名高校呢?

所以增加家庭教育支出,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刚需。只有刚需的事情,才能拉动经济。比如前几十年的房地产,它就是刚需。价格再高,也得买个地方住呀。

再比如听音乐,那显然就不是刚需,纵使音乐版权费、耳机、音响价格涨到天上,也无法明显拉动经济。

所以你会发现,经济的原理就是人类生存的原理。

而医疗和养老,不能说没有利好,但是就目前而言,这种利好的逻辑无法带来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养老,这几年资本市场一直有期待,但实际上至今都没有出现现实可行可大面积扩展的优秀商业模式。

大家最为熟知的是所谓“养老地产”,但实际上它就是“房子”+“简单医疗”。最后基本上都化为概念泡影。

至于医疗行业,继续涨价是肯定的。你没看吗,发达国家老百姓没有保险都是看不起病的。分级诊疗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小病只能在小医院看。

前面讲的“信息创造需求”,这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广告,它就是信息的一种。但是提到信息的话,很容易让人想到5G。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大家一点:前不久华为的高管公开称,5G基站建设今年将告一段落,接下来是5G应用开发的阶段。

因为在解读“国内大循环”的时候,很多媒体一定会讲到“新基金”。我不能说5G概念一定就到顶了、不会涨了,但是炒股是炒预期,机构不会看不到5G建设的阶段性终结,那么会不会趁此出货呢?毕竟现在已经是第三季度了。

在4G时代,手机导航APP、外卖、微信等都是基于4G开发出来的应用;但在5G时代,目前并未出现只能基于5G,并且被人们普遍应用的新的案例。比如远程遥控挖掘机就是一例,但它并不普遍。

政策创造内需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放开皮卡限制政策,那么皮卡销售量就会大增。

而在科技补齐短板方面,这是比较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比如光刻机,中国自己能解决当然更利于“内循环”,但问题是,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自己解决。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国产软件的普及,之前热过一阵,但一定不是终点,因为政府部门全部改用国产软件还没有落实完毕。

微软目前实际上是故意放任中国人大面积使用盗版软件,长远看,对我们是极其有害的。既然有免费的,那么国内就缺乏研发动力。而当研发能力完全丧失后,它很容易追究盗版行为,并销售正版。

我们以大飞机为例。现在中国人七拼八凑搞出了C919.但实际上几十年前就自主研发了“运十”,并且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因为后来该项目被放弃,所有的人才被闲置浪费了,现在不得不从头开始。某种程度上,这和系统软件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加大“内循环”,不等于只要涉及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领域就全部利好,需要我们琢磨一个更加长远、更加有效的逻辑方向。

PS:最后简单说一下央行数字货币的事情。第一,央行数字货币与A股上市公司,基本没有任何关系。有人甚至把它与去年的ETC相提并论,那基本就是诓骗韭菜。

第二,现在所谓与数字货币相关联的一些上市公司,基本没有一分钱的利润来自数字货币业务,都是市场挖空心思的牵强附会。

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业绩都很烂。

最后的最后,我必须提醒一点:对政策的解读,只是抛砖引玉,是激发大家的思考,绝对不是说现在就应该如何炒作。必须明白目前市场面临的困境,这种困境绝不会因为一个“内循环”政策而立即消失。

多思、少动。切勿搞反了。多动、少思,会有好结果吗?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72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