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又受人尊敬的“老师”

上次去杭州参加活动,旭教练组了一个饭局,加微信的时候,有两个朋友说:啊,你是九京老师吗?我有关注你公众号诶。

这才知道,有俩读者。

“平时看你朋友圈,觉得你肯定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没想到见了本人这么谦和。”哈哈哈,我就当是夸我吧。

其实,好多人虽然看文章,但并不了解我。

我1995年出生,现在25岁,大学毕业两年。创业6年,其中3年自媒体生涯。首先真的谢谢各种同学的支持和一路关注,但同时“老师”这个事儿,也给我带来很深的苦恼。

1.老师背后的虚荣心作祟

从2017年到现在,我们累计服务了3000多个同学。好多人学习完之后,就会发私信反馈,比如谢谢九京老师,这次收获非常大之类。

说实话,被回馈和认可的时候,我心里也觉得挺有成就感,毕竟帮助别人实实在在发生改变,有了一些收获,但这种成就感累积多了,反而会成为一种压力。

高帽子好戴,不好摘。

在北方,老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在山东丈母娘的眼里,只有三种正经工作:老师,医生,公务员。包括我回家,别人问我在深圳做什么工作,我一般都说当老师,总不能说创业社群和自媒体,不然接下来我又要介绍什么是自媒体。

过早的被人称为老师,会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我太厉害了,什么都懂,做什么都是对的。然而当我做了蠢事的时候,我又会很沮丧,这么多人叫你老师,你怎么能犯错呢?

总而言之,虚荣心作祟。

虚荣心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傲慢,觉得你这有啥牛逼的,我也算个细分领域的老师。做事的时候,也容易眼高手低,沉不下心,觉得流程都懂啊,这有啥好做的?

之前看小白哥写文章,他说很多写公众号的多有一种虚荣心,别人叫个老师,真觉得自己还真是老师。我当时心里一拧,这不是在说我吗?

所以老师这个事儿,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苦恼。

2.痛定思痛,我决定做一些变化。

我统计过后台的读者数据,有75%的读者都是25-45岁之间,都比我大。所以,叫我老师这个事儿,多少有点不靠谱,虽说术业有专攻。

何况我才25岁,何德何能给各位当老师?好多事情还要向你们学习。

大学的时候,老师的教材基本是十年前的。大概一个人当了老师后,会在已知的领域陷入一种安逸,觉得一切都挺好的,辛辛苦苦奋斗这么久,终于稳定了。

然而再难跳出来,通过另一个视角来突破。这也是为什么,高校真心愿意做科研,甘坐冷板凳的人越来越少。

上次的杭州活动,给我冲击很大。有个做亚马逊十多年的大佬,又低调又谦虚,在我自我介绍后,他提问了我很多尖锐的问题。我当时突然觉得自己太飘,都快找不到北了。

也许只有内心被深深地冲击,才会发生一些改变。

回程的飞机上,我怎么也睡不着,写了很多感受和总结,整根弦一直绷着。到家的那刻,实在撑不住了,脑袋痛的要炸开,我倒头就睡,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睡醒。

醒来后,我无比清晰的觉得:再见了,九京老师。

3.甘当小学生

抗战时期,毛主席经常在田间地头、乡野村庄跟农民、牧师、教员、长工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请教问题。得益于这种习惯,毛主席的思想始终能够考虑到一线的实际情况,知道中国最广大农民群体的想法。

当时看完这段,我在下面备注五个字:甘当小学生。

前段时间,我基本都在深圳图书馆呆着。坐在自习室的时候,旁边的人或者在看大部头历史书,或者在冲刺考研,或者在学习英语……那一刻,整个人都静了。

心里想的不是明天上线什么课程,下个月计划做多少流水,而是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埋头去干。

根本没有浮躁可言,这大概就是知识的魅力吧。毕竟,相比于浩瀚的图书海洋,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无知,就是个小学生罢了。

所以,我给自己改了一个新的名字:九京同学。微信名改变的背后,是视角的改变,从讲授者到同学者,从灌输者到讨论者,从引领者到同行者。

跟每一个读者学习,跟每个微信好友学习,跟身边的人学习。

别走在我身后,我怕我不能给你指引方向;别走在我前面,我怕你看不到我;请走在我旁边,同行同学。

4.我最近在搞什么?

先说重点吧,我把“引流研习社”改名“突围学堂”。为什么会改名呢?

自从去年做流量培训后,接了很多微商客户的单子,她们的引流也不错,但是基本没有转介绍?为什么呢?因为她们不懂转化。

讲个我记忆深刻的故事:有个女孩从公众号加我,她问我有没有那种来了就能买她东西的那种粉丝?我当时整个人懵了!咋能问出这种问题?

想在微信上成交,引流前首先要对自己梳理。客户是谁?产品能帮人家解决什么问题?微信四件套设计好了吗?朋友圈内容建设了吗?吸引到潜在客户之后,还要思考别人为什么要选择你?

这些问题都没考虑好,上来就要那种来了直接下单的客户,这可能吗?

当时,我觉得我的业务偏了。单纯讲引流不行,太过于狭隘。

杭州一行,我也确定了明年的方向:把引流研习社升级为突围学堂。创业的路上,每个孤独的人都身处迷雾,不清楚前方是漩涡还是坦途。所以,我决定做创业社群,搭建一个新个体创业者聚集地。

一起认知突围,流量突围,转化突围,成交突围,财富突围。

现在回想,也不能说当时选择流量方向创业是一种错误,毕竟我一直认为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只有尝试了,去做了,才清楚到底水深水浅。

今天就叨叨到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574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