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元能力”的人,干啥都慢人一步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

身边总有这样一个人,你再怎么努力都追不上他。

明明比他刻苦得多,成绩却永远追不上他;

明明比他努力得多,业绩却只是人家的一半;

明明起点都差不多,却只能看着人家爱情事业双丰收。

到底是差在哪了?

01

我和超过40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听到最多的答案,是天赋、努力、方向。

是天赋?

正常人的世界里,天才是极少数。我们身边最成功的那批人,往往也不是天赋最强的。

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轮不到拼天赋。

是努力?

许多人会想: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一定在偷偷努力,吃了常人没吃过的苦。

可真的是这样么?

蚁群中工蚁从来都是最苦的,可却没有一丝一毫变成蚁后的机会。

公司里晋升最快的员工,未必是加班最多的那一个。

是方向?

一艘船没有方向,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是顺风。方向错了,越努力就越是错上加错。

话是没错。但没有方向,并不足以决定成败。

在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导航系统很粗糙。星象、气流、罗盘其实都没有办法确定百分百正确的方向。

船长也是经常犯错的,做出错误的选择。哥伦布到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可这不妨碍他发现新大陆的壮举。

他和他的船员们只是选择了一个方向,然后拼命让这个选择变成正确的。

大家都忽略了一点:能力。

很多人把别人的优秀,归因为天赋、努力和方向,却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如果我有这些,我不一定比你差。”

英国刊物《Economist》,针对高端理性用户和普通用户做了市场调查:“你觉得自己的智商,是否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

所调查的1500名大学教授、大学生有75%回答“是”,而3000名普通伦敦市民中,这一比例达到了惊人的91%。

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D-K effect),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能力欠缺的人,总是在无能的基础上,得出自认为正确,实则错误的结论。

高估自我能力,却不愿承认他人的能力,把高能力人士的外在表现,作为自己能力不足的借口。

02

其实能力差一点,是可以弥补的。最怕的是:元能力被碾压。

什么是元能力?

元能力,一个人所有能力背后的底层能力。

我对元能力的认知,来自于我身边最优秀的同事:小姜。

有这样三件事让我对小姜产生了好感:

第一件:上级领导检查,挑出了一些问题。

问题不大,性质不小。最要命的是,这些问题其实与我们部门并无关系。

部门老大面露难色,满脸冷汗。大家都想争辩,又怕扫了领导的面子。

小姜站了出来,把问题条理分明地交代清楚,把我们的责任撇清,没有一句废话。

同时他还侧面夸赞了领导精通业务,务实高效。

既化解了尴尬,又给足了领导面子,令人佩服。

这就是小姜的第一个能力:表达能力。

反观有些人,别说面对领导,即便是同事间日常交流都磕磕绊绊。

第二件:一次团建活动,小姜负责组织,在看到他的计划表时,我被惊呆了。

就拿派车计划来说,一般的计划:时间,地点,人数,顶多加个天气。

而在小姜的计划表中,有最佳路线,有路上活跃气氛的方式,有物品装箱的位置,有堵车的备案,最可贵的,还有司机休息的时间和停留点。

在这样精心的安排下,团建不成功都难。

这是小姜的第二个能力:计划能力。

工作有个好的计划,事半功倍;

旅行有个好的计划,一路顺遂;

财务有个好的计划,资金翻倍。

而一个烂计划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毁灭性的。即便后果并不严重,也逃不过将就、凑合的结局。

第三件:小姜是一个会做决定的人。

当一整个办公室,都不知道午饭吃什么时,他的提议总能第一时间获得拥护。

当一个项目有多个方向时,他总能快速给出建议,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影响最终走向。

这就是小姜的第三个能力:决策能力。

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一日三餐,都需要一个在关键时刻能拍板的人。

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团队将时常陷入纠结,效率低下。

单位里每一个和小姜共事的人,都觉得特别轻松。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可是我看到的,却是一项超强的元能力,足以让他鹤立鸡群:

逻辑思维能力。

03

小姜的这三个小事,展现了三种不同的能力。仔细观察,你便会发现:它们是有共同点的。

表达能力:把想法和语句贯穿起来。

计划能力:把现状和走势贯穿起来。

决策能力:把行为和后果贯穿起来。

表达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都只是表层能力。

而小姜能贯穿连接它们,靠的就是能力背后的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同样的道理,比如:

职场处事、经营婚姻、亲子教育这些能力的元能力是一样的,就是共情能力,只不过对象是不同的人。

审美意趣、营造氛围、诙谐幽默的元能力也是一样的,就是感知能力,只不过感知的是不同的东西。

这些元能力每一个都掌管和影响着着很多表能力,却不易察觉,往往被人认定为天赋。

但是能力之所以称之为能力,就是因为它是可以培养和锻炼的。

如果用武侠小说中的概念做比,表能力就是招式和技法,而元能力则是内功和心法。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

虚竹承接了无崖子的百年功力,招式未学,也吊打了丁春秋。

郭靖饮宝蛇血,习九阴真经,以最差的天资成就最大的侠名。

学会招式,变强有限,但学会心法,便是脱胎换骨的概念。

所以下功夫的时候,如果是在下在元能力上,则事半功倍。

元能力的神奇,不只是让人变强。它还能够帮助我们一通百通。

我们常说,隔行如隔山。这只是针对,没有掌握元能力的人而言。

元能力够强,就能用一样力量,四面开花。

相声、评书、戏曲这是不同的行当。

你能看到郭德纲在这三门艺术间都做到了极高的水平。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郭德纲天赋异禀,自己又足够勤奋才能会这么多。

其实早年间的相声艺人有评书门的师傅,大鼓门的师傅这是常态。

有几个身份,几个艺名也都是正常的。

(郭德纲的评书门艺名:郭增福)

就因为这些行当都是曲艺,有着相似的元能力,所以是可以互通的。

那个用才华让大家忽略了长相的李诞,是个作家的同时,也是个脱口秀演员,也是个主持人,都做的风生水起。

元能力够高时,给人的感觉便是,做什么都聪明,在哪个领域都出色。

领域不相同,但是能力却是共通的。

04

元能力的获取是不易,要从表能力中逐渐体会,并刻意锻炼。

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是需要有人点拨的。

传艺容易,传道很难。

对于元能力,著名教育家范锦荣有着这样精彩的诠释:

“通过我的手指指向月亮,目的是让学生们自己找到月亮,而不是一直盯着我的手指。”

月亮,指的就是元能力。

可惜我们大部分时间能接触到的,都只是手指。

在近些年知识付费领域,课程层出不穷,从写手训练营,到短视频制作,到各种各样的推广教学。

看上去好像都是满满的干货,可是学习后发现并没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因为大部分的课程只是在传授技法,并没有传授心法。

心法不易传授,最重要的是,掌握的人也不愿传授。

因为一个心法能指导的是多项技法,卖技法便能拆解的非常细。然后就能多卖……你们懂的。

看似鞭辟入里,实际上都没有触及到核心。

学习的人就好像只是一直盯着手指,而月亮早已轮转到另一个方向。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572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