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数的书可读,却再也不看书

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读书APP。

商业逻辑很怪,APP里有许多网友上传的书,都是全本。你可以免费借阅,但每次只能读15天。

15天之后会怎样,我还不知道。因为没有一本书坚持读下来。而且同一本书,有上百个不同的可借资源,想必能够直到看完为止。

但这很明显是侵权行为。

只是,倒是有个好处,对于自诩爱看书的人,免费借给你15天,你发现仍然读不完任何一本书,就有意思了。

在没有kindle、多看这类读书工具之前,书要么从书店买,要么从图书馆借,你能负担的总量是有限的,一是你读不完,二是你钱不够,三是房间有限。

所以,藏书成为一种很文艺的事。甚至买书成为一种减压疗法。

可是当互联网为你提供了无数可看的书,你不需要太多成本就能在书海里饕餮,这个时候,你还会读书吗?

很奇怪,在最求知若渴的时代,没有那么多书,对书有一种敬意,每本书都会仔细阅读;在书随手可得,没那么金贵时,看书这个行为也失去了仪式感。

樊登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大老板,读不进书又想要看书,于是雇了两个大学老师,每个月给自己讲书。樊登由此得到启发,创建了樊登读书会。

初听时觉得是此人不爱读书罢了,人分多种,有视觉型的、听觉型的、触觉型的。让视觉型的人去听书,会听而无所得,让听觉型的去看书,会觉得头大。

但过几年再看,发现确实人不一定是要读书的。

简单而言,书分两种,一种讲故事,一种讲知识。人们所喜闻乐见,也是阅读最多的,其实是故事书。去翻任何一家书店的排行榜,故事书永远占据前茅。

而知识书,会让人痛苦。所以,如果一个人不爱看书,他只是不喜欢学习知识罢了。

故事性的书,一部分有教化作用,更大部分是在愉悦自己,所以,势必会被电影电视剧、游戏、短视频这些更适合叙事的艺术形式,所逐渐代替。

而这两年兴起的所谓知识付费,替代的是“知识书”的功能——虽然绝大多数知识付费,只是听了个耳朵爽而已。

以前听出版社的朋友说,在北京遇到过这样的读者,两口子嗜书如命,有钱就买书,屯了几万本书。

我估计能读完的书不多。屯书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仿佛家财万贯,百万雄兵尽在手下。只是,多是自诩读书人的幻觉罢了。

结语

越来越觉得这世界稳固的可怕,读书的人读书,游戏的人游戏,成功的人成功,失败的人失败,没有什么原因,你生来是这样的特质,就有这样的人生。

社会、环境、文化、家庭、伙伴,不断塑造着外在的你,让你多了几张面孔,几个身份,但随着年龄渐长,岁月深深,你越来越回到你本来的样子。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564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