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看懂能多赚不少钱

今天聊简单一些。

先说几个案例,最后再分析一下当前市场走势。

第一个案例:上周末有同学跟我说,上半年他在股市赚了120%。怎么样,大家羡慕吗?我并没有问他具体投资了哪些股票,但实际上从春节前最后几天到春节后一个月,很多同学都赚到了这个幅度。

因为春节前我帮大家分析了新闻,然后提示了口罩概念。那时候疫情还没有在全国公开。春节后,这个概念暴涨。

尔后,我们又分析了水泥概念。这2个加起来,足够赚一笔的了。

但是,后面的才是重点。但是,不久前,他开始动用杠杆,然后把利润全亏掉了,还又亏了10%。

我没问他用的是什么样的杠杆,是否合法。但是综合分析,他很可能用了非法配资!原因在于,券商的融资业务杠杆率是极低的,差不多就是1:1,他要把利润全部亏掉并又亏10%,那么大致相当于亏了30%,因为杠杆的原因变成了60%。

若上半年能靠本事赚120%的人,短短一两个月是绝对不可能亏30%的(算上杠杆后是60%)。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前面的利润是靠外部因素或运气得来的。

这就是我前面多次提醒的:如果是小白,那么务必保持谨慎心理,万万不能因为获利而内心膨胀。这时候做好资金的科学安排相当重要。

第二个案例:有同学说,她目前人在上海,属于某款保险的销售范围。如果她现在买了,但是几年之后回老家了,而老家又不属于该销售范围,那么会否影响理赔?

这实在是多虑了。人,有最基本的自由迁徙权。反过来想,总不能买了那款保险的人,这辈子都因此被牢牢锁定在一个城市生活吧?谁给保险公司这样的权力?

关于销售范围的问题,我真是讲了又讲,前因后果都讲了,可还是有好多人不了解。记住结论:这个东西对实际购买和理赔都没有任何影响。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限制的不是户籍(目前好像只有买房是限制户籍的吧)。作为实际生活地,不管是在购买环节,还是在理赔环节,都不需要任何证明。

下面再讲讲这几天的股市。黄金和白银就不讲了,前面高点下来前就讲得很清楚了。(参加第二期俱乐部的同学全部在本轮高点下跌前获利卖出)

这几天的股市,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上海市场成交量持续萎缩,深证成指成交温和放大,创业板一枝独秀,成交量猛增,并且创下了本轮行情以来的新高。

方向一目了然,这就是我在本周一、二都给大家分析的。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大量资金涌向了创业板。所谓改革红利,怎么能不抓住呢?

第二,整个市场动能不足,资金出现了跷跷板现象。因为制度改革的吸引力,各类资金只能腾笼换鸟,卖掉一部分,然后再买创业板。

第二,市场偏好在发生微妙变化,为什么深证成指成交是放大的,而上海却是缩量的?在没有大批新增资金入场的时候,大家还是偏好小盘股,大体量的票不招待见。

比如银行股,传统的大行基本都在上海上市,而银行指数最近一周是连续下跌的。

盘面的另一个特征是:医药股整体表现疲弱,即使业绩公布出来很好,但股价却反而是跌的。不要只看你熟悉的几只医药股,直接看一下医药指数就很清楚了。

原因何在?前段时间我就说过,因为估值已经很高了,过去股价的上涨就已经是对目前业绩的反映了。

但与医药逻辑类似的食品饮料板块,却不停上涨。虽然我之前也觉得它估值过高了,现在依然这么认为。

食品饮料,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消费。所以这一板块的上涨,其实反映了大资金的无奈。因为目前整个市场中,基本找不到未来预期光明,现在业绩漂亮,而股价又被低估的大行业(一大批公司)。在此情况下,资金只能作逻辑让步,即:保留一部分强逻辑,妥协一部分次要逻辑。

我不建议现在追。大家都知道高,这种拐点不好掌握,它也可以随时结束这种疯狂,就像之前的医药股一样。

机构资金永远不可能空仓,即使他们对整体市场不看好。那么子弹往哪里打?

消费电子也许是一个着力点。电子消费品与传统消费不同,它有无限创新可能,不断变换新花样,这就保证了它的需求增量源源不断。

而且,它也符合政策方向,即:深挖内需。

再者,电子消费品的利润极高,因此也就具备了朦胧的想象空间。比如之前讲的中路股份,也就是以前做永久牌自行车的,卖一辆自行车能有多大利润?这根本就没有想象的空间。

当然,这些因素是需要市场合力的,是需要契机的,所以我们不能埋伏等待,而是总结梳理出逻辑,然后观察市场、总结市场。当发现市场发力了,这时候就可以踏踏实实进去。

我只是举个例子,机构资金就算投,也不可能只投这一个行业,其他行业的分析思路也是一样的。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562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