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礼物收到习惯,虚伪的越像当年老一辈

人活一世,有的人成了里子,有的人成了面子。

小时候,我们的脸面是父母给的,

长大后,我们成了父母的脸面。

我们的脸面再也不能靠父母了,要靠自己去挣。

受大家抬爱,老夫一个月总能收到几个礼物,绝大多数是同学寄的,部分是粉丝给的。

无论同学还是粉丝,能给老夫礼物的,必然都是死粉,是老夫的有缘人。所以非常感谢大家。

送礼无非这几种情况:

1.在社群得到成长,对老夫表示感谢;

2.听我节目受用,对我表示感谢;

3.想要利用社群资源,对接做一些拉人头项目。

前俩种,接受,第三种,看情况。

第三种有点“受贿”的罪恶感,正规的资源对接允许,有问题的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的。

礼物,也并非什么现金百万,豪车豪房,那你就想多了,哈哈。

一般是各地特产、手工食品等等,比如东北野生菌、新疆干果、陕西猕猴桃、重庆手工腊肉、XX茶、XX酒等等。

每一份都是无价的,都是满满的心意。远比百万现金,豪车豪放让人觉得珍贵。

老夫接受礼物理由:

1.大家抬爱,不忍拒绝

2.如果不要,同学或者粉丝反而认为老夫高冷,不好相处

3.要了礼物,大家和我交流也会更加体面,后期有更多“互捧”可能。互捧才能互相成就。

下等人互相整,中等人互相哄,上等人互相捧。

之前大家想要给老夫礼物,我还有点不好意思,总觉得受之有愧,甚至是感觉“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这种想法为什么会有,我思考再三,认为和家庭有关,从小家里就是普通人家,无权无势无钱,谁会来送礼?

所谓“有样学样”,家里压根就没收过“礼”,哪里去学?

现在有人要给我送“礼”,第一反应便是“他是谁,他要干嘛,为啥要给我礼物”。

第二反应便是,我做的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拿这个礼,羞羞哒。

反应一和反应二,无不是受家里影响……

胆战心惊之下,我还是开始了收礼之路。

第一个礼物,是在18年,刚做社群三个月的时候,一个河南粉丝给老夫寄的整箱白酒。

大致是因为我对他帮助很大,听了我很多节目后,对白酒生意启发很大,用了几招,见效了。

所以给我礼物表示感谢。但至于学的哪招,他没说,我也没问,礼物收了。

收礼这个事嘛,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哈哈,后续就养成了习惯。现在其实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落马了。

第二个礼物,是一个唐山同学邮寄的,养殖甲鱼,给我寄了俩箱甲鱼蛋,让我帮忙出营销方案。

第三个礼物是新疆同学给的干果、天山雪莲等,从一个普工加入社群后,开始操作互联网。

前60多天颗粒无收,无数次微信和我通话,“师傅,互联网到底能不能赚钱,”“师傅,你和我说实话,我是坚持还是放弃”“师傅…….”

每一声“师傅”都是那样真诚,人心换人心,我也是真心待他,总会给予一些鼓励和安慰,并且再指正一下他的方向。

在第70天终于有所成绩,他控制不住泪水,给我打的电话。

再后来几个月,单子连爆,不断和我分享,月收入是之前工资的十几倍。

如果是老夫的老粉的话,应该知道,我曾经在喜马拉雅分享过一期节目,讲的新疆同学逆袭故事。

其实就是讲的他。但因为时间太长,后来平台整顿引流,专辑反复被下架,那期节目现今也不知去向了。

为了表示感谢,这个同学便给了我礼物,我也二话不说,收!

到后期,这套流程便走的轻车熟路了。同学们提出要送我礼物,我翻翻聊天记录,对其有过帮助的,我基本都会收。

于是便有了各种酒、各地特产、茶、水果等等。我也是一个“虚荣心”重的人,每每也都会晒晒朋友圈。

一为满足虚荣,二为营销。生活即营销,营销不能停。

以上是老夫的收礼之路,与君分享。

最近有同学要给老夫寄茶喝,原因其实也是出于感谢。在学习群社群里,她有某产品的一手货源,做了资源对接。

来来回回,搞了几个大单,大致下来有五十万。所以对我聊表心意。

其实也不需要谢我,因为社群内部进行资源对接,这是社群的一个属性,社群嘛,本就是提供人脉资源对接的。

从对接者来看,可以将产品多一个出售渠道。

从被对接者来看,省去了找产品和考察产品的时间,也不需要担心信任问题。

因为社群可以提供担保,再然后是买的产品价格还会比外面低。

所以,社群内部资源对接其实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我在其中,也充其量只是一个组织者,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提供信息,促成对接,如果出了问题及时做双方协调。

但凡成功之人,都有一个特性,就是感恩。所以尽管其实我也没做什么。但是成功人士都有感恩心,总会对我表示一下。

所以老夫这次又收礼了,哈哈。但这次,我是直接发的我母亲地址。

不知何时起,我发现母亲其实也是一个挺“虚荣”的人。

物质生活嫉妒充裕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需要“精神层面”的东西。

我发现,每每我回家,给母亲拿点礼物,母亲对着我不会表示什么,但是只要邻居来了,母亲便会开始“得瑟”:

“看,这是我儿子给买的衣服”

“看,这是我儿子给买的坚果”

“看,这是我儿子给发的红包”

我撞见过几次后,慢慢也就懂母亲了。

小时候家里普通,祖上也没出过什么人才,一直平平淡淡。

因为家里有临街门面房,之前一直是出租的,后来母亲觉得无聊,便自己开始经营了小卖店。

这下好了,每天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邻里街坊各种“炫耀”,比如儿子出国了,闺女考博士了,孙子考公务员了……

而我,一直混互联网,平平淡淡,生性又比较内向,平时也不爱说话。

在小县城,人们也不懂我到底是干什么的。人们认为,最好最体面的工作一定是体制内的,其他的基本都否定。

包括母亲,很多时候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

母亲自然没有什么好和邻居“得瑟”的。我也开始懂了母亲的“虚荣”。

所以这次,直接地址写的母亲,同学给母亲寄了“一饼普洱,一饼白茶”。

我非常感谢这个学

我和母亲说了,茶是同学寄的,同学是做XX的,学习群社群对她有一点帮助。

所以我能想象的画面便是,下午,母亲喝着茶,坐在小卖店的收银台旁边,见邻居便说“我儿子现在是老师,看,学生送的茶”

人不能为面子而活,但为父母“挣脸面”,是为人子女的本分。

我一直是一个孝顺的人,我从小就认为,一个人连孝顺都做不到,其他的更不行。

所以写此文,也是想唤醒一下大家。如果整日颓废无所事事,应该想一下你的父母。

到这个岁数了,你父母的脸面完全都取决于你。

换句话说,你拼命,你努力,你上进,不只是为自己,不只是给自己挣脸面。

也是给你的妻子、孩子、父母在挣。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既然选择了成人,就要做成人的担当。

眼泪很苦很咸,却是人生中的必修课。

《伤城》里,金城武问梁朝伟,酒到底有什么好喝?梁朝伟答道:“酒的好喝,就在于它的难喝。”

我在创业过程中,未尝不是苦乐参半。之前做电商,微商,淘客,顺风顺水。

后来做社群,从自己做转换身份变成老师,教别人做互联网。

深入学习用了6个月。18年3月开始正式做社群,前2个月完全都是在摸索,犹如黎明前的黑暗。

那个时候负担很大,房租天天要出,还带了俩个“合伙人”,俩个从来没做过互联网的“发小”。

认为有钱大家赚,应该是互相拉扯。于是便一边教他们互联网,一边向前摸索。

病急乱投医,偶然学到了实体店营销,便天真的以为靠那几招就能弄活一个店。于是期间还搞了一个实体店,结果血亏。

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千万不要贸然进入,贸然进入也别想短时间内能迅速崛起。

线上也不够专一,两个“发小”认为,互联网营销太虚,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得搞实体店营销。三人成虎,不无道理。

因为互联网社群迟迟不开单,所以同时搞起了实体店营销策划。

实体店压根没什么经验,完全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实体店营销策划也就没什么成绩了。

完全就是无头的苍蝇,乱撞。

到18年4月底的时候,终于还是撞出了火花,开单了。而且单子一个接着一个。总算是看到彩虹。

脑袋一热,盲目扩张,一下子搞了8个人。

最终发现疲于管理,用人不当。除了我,其他人都是互联网“半吊子”,基本是来混日子的。

“合伙人”也撂挑子。合伙人是发小,也不好说什么,但是各种不作为,对互联网也不感兴趣,后期不欢而散。

这些破事,多少个日夜,不知道让我悄悄流了多少泪水。

生活本身就很艰难,遇到挫折,遇到磨难,不要怨天尤人,因为没用。

人生总是充满波折,但人生路上又有很多转折,笑着面对困难和暂时的不幸。苦乐参半,才是人生。

不要选择逃避,别永远活在记忆里,活在幻想里,活在乌托邦的世界里,清醒点,往前看。

“静下心来,一切皆有可能。好好想想自己的选择,跳出舒适区,勇敢迈出第一步。

趁还算年轻,不要再犹豫了,因为年纪越大需要付出的成本越大。我应该努力让自己变的强大,做更好的自己。

既然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那就努力把那些不容易的事情做好吧!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552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