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音乐到底有没有用?

胎教是一个很有趣的议题,因为“不知道有没有用”和“不知道有用到什么程度”,原因在于无法测量胎教的结果。

在妈妈肚子里的小胎儿,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一直等到出生后,还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地基,那么,在他这种鸿蒙状态下进行的胎教,价值会体现在哪里呢?

或许是体现在父母的付出,缓解了一定的焦虑,毕竟有这样一个概念在,做了总比不做强,而且,万一有用呢?别的爸妈都在做胎教,你不做也会觉得亏欠孩子。

另一方面,胎教也是和宝宝互动的一种方式,当爸妈以投入的、亲密的情感,放到即将出生的孩子身上,应该说,孩子是能感知到这种情感的。

心理学对婴儿听觉的研究发现,大约在胎儿发育到5个月的时候,他就有听力了,不仅能听到妈妈的声音、呼吸声、心跳声,也能听到外界传入的声音。

这个实验是这么做的,在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DeCasper 和Spence以离产期6周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让每位母亲指定3本童书,每天朗诵给孩子听。

等孩子出生后,再利用一种特殊的测试方式(叫吮吸分化范式,通过婴儿吮吸率来判断测试结果),给婴儿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发现当他们听到曾经朗诵过的故事时,会以更有力的吮吸来回应。

还不仅如此,不光是母亲读这些故事,会引起婴儿的反应;陌生人读这些故事给婴儿听,也会引起婴儿的反应。

虽然不能得出婴儿已经能分辨故事的结论,但可以说他们对这种复杂的组装在一起的固定声音,是有与其他声音的不同反应的。

对于音乐的测试也有类似结果,在胎儿期听过音乐,出生后听到同样的乐曲,婴儿会停止哭闹,露出舒服的表情,说明胎教时的音乐在胎儿大脑中留下了痕迹。

而且,研究也发现,婴儿更喜欢人的声音(与非人类声音相比),更喜欢母亲的声音(与陌生人相比),这些都反映出婴儿对于建立“亲密关系”的本能。

所以,从婴儿的反应看,胎教还是有作用的,只是无法测定,到底在哪些方面起了作用,或许更多的就是一种情感上的抚慰和亲密感的建立。

不过,从生理层面讲,胎儿在6个月之前,听觉系统还未完善,容易受伤害,所以孕妇不能去噪音很大的场所,也不要听过于吵闹的音乐。

也不能把孩子放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中,而是置身于正常的有声环境里,比如家庭中,正常的走路、关门、说话、做饭,室外环境的车声、人声、嘈杂声。

太安静的环境隔绝了声音的输入,对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听觉的发育,都是不利的。

结语

5个月大之后,给胎儿听点舒缓、优美的音乐,讲一些温馨的童话故事,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537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