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把它变成自己的本领?

在现今时代,单一的个体能力,已经很难满足到社会的需求。我们更需要以一种“T”型的方式去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然后以“Y”型的方式综合运用学得的技能。

所谓“T”型能力,就是你深耕一个领域,但同时以此为基础,掌握多于一种或以上的生产能力。

好比你是一个销售型的人才,但除了销售,你还懂得运营、管理方面知识,必要时你能够跨领域工作。

而“Y”型体系,就是你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并非使用单一的技能或知识,而是结合其他类型的技能和知识合并进来一同运用。

好比你负责营销方面的工作,但你同时也运用到策划、沟通等方面的技能,让你在营销方面的工作进行得更为顺利。

所以,为了跟得上时代的需求,我们就必须懂得如何学习新的技能,为自己所用。如果你不懂得快速入门,你就很容易落后于人了。

这时,我们就需要掌握如何学习新技能的诀窍了。

01

学习技能的正确步骤

学习一样新的东西,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学得更快,学得更好。

一般来说,我们学习一样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大脑中构建“认知概念”。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我们的大脑是由众多脑细胞,也就是所谓的神经元组成的。而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轴突连接。轴突连接的神经元越多,我们掌握某个技能的熟练度也就越高。

当我们接触一个新事物时,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对于这个新事物是处于“无概念”状态的,我们需要获得认知概念,才能让大脑中的神经元长出轴突,直到其成熟到可以跟其他相关的神经元产生连接。

那怎么构建认知概念呢?第一步自然就是去认识和了解。

我用玩游戏作为例子说明一下。

玩过游戏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现在很多游戏,都会有所谓的“新手教学”。

好比你玩一个动作类的游戏,新手教学的作用就在于让你认识和了解不同按键的结果反馈。你按X键,就是出拳,按Y键,就是踢脚等等。

当你认识到这些操作的基本概念,接下来就是运用这些操作,去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有一个敌人走到你面前,你需要击打他,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那你就要走过去,然后按X键和Y键,选择不同的攻击方式去击倒对方。

当你进一步了解到这种操作带来的结果反馈,你就会形成一种下意识的、自动化的操作模式。什么时候出拳,什么时候出脚,你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然后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你最终就会完全上手,可以应付游戏中遇到的每个难题。假如有些难题你按照当前的操作过不去,你就需要去改进。

通过上述这一个流程下来,你在脑海中连接的神经元就会越来越多,而你对于这个游戏的玩法也会越来越像个专家。

换言之,你从接触一个新事物到完全掌握一个新事物,你需要经过五个步骤:

第一,获取认知,去认识或了解某些技能的操作过程。

第二,掌握基本操作,你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大概知道如何操作和运用。

第三,自动化的运用,你不再需要思考技能的启动方式,直接就把技能运用出来。

第四,深入熟悉,已经入门,对于使用技能没有特别大的困难。

第五,改良和创新,对一项技能的操作方式,添加具有个人色彩的特质。

不管你学习什么,玩一个新游戏也好,还是想掌握一个新的技能,这个流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你无法跳过其中的步骤,也不能求快而忽略某个步骤的要点。

只要你真正经历过这五个步骤,你才能够算是掌握到这个技能。

但从开始到入门,起决定性的还是头三个步骤。

02

构建初始学习的模型

在刚开始接触一个新技能时,由于我们是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中,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概念,获得对事物的认知了。

其实,用玩游戏来做比喻,并不太恰当,因为游戏已经给我们每个玩家,构建出一个相当丰富的平台,我们沉浸其中,自然就可以快速度过“新手教学”。

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要学习的技能,并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平台,我们只能靠自己摸索了。

好比你不懂得营销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你又想学,但身边又没有相应的平台供你学习,怎么办呢?

一般情况下,获取知识的最佳渠道,当然就是阅读了。

根据《五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刘润的观点,想要快速学会行业中80%的核心逻辑,我们需要先花时间大量泛读,形成系统模型。

通过阅读来掌握知识,有两个要点:

第一,要大量的泛读。

刚开始学习一样新的技能,切勿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学习。我们应该先通过大量的泛读,让大脑建立认知概念。

例如你想学习“营销”的相关知识,你可以登录某些书评网,搜索与营销有关的书籍,按照难度由易到难找到三本可供学习的书籍,把它们买回来,然后开始泛读。

泛读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黄金圈思维的三个问题:what,how,why。

所谓的“WHAT”,就是搞清楚某个东东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什么功能特性?

所谓的“HOW”,就是搞清楚某个东西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实现机制如何?

所谓的“WHY”,就是搞清楚某个东西为什么设计成这样?为什么不是另外的样子?这种形式有什么讲究?

只要通过泛读,我们才能尽快了解领域的相关概念,获取认知,打通大脑中的神经元。这样你才知道,这个技能是用来做什么,怎么做等。

不同的技能,获取认知的时间也有快慢之分。有些技能很快就能够建立认知概念,如玩游戏;有些技能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认知概念,如说外语等。

不过不管什么事情,这都需要我们做好的一步。

第二,建立模型。

当你通过泛读,在大脑中构建对技能的相关认知之后,你所学到的知识还是比较零碎的,无法融会贯通。

这种情况,相当于你现在只懂得按X键是出拳,按Y键是出脚等,却依然不懂得怎么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去运用。

玩过《街霸》或《拳皇》这类格斗游戏的朋友肯定知道,知道按什么键出拳和出脚,只是最最基本的操作,而知道怎么出招,也是基础的本领。

想要把这些拳脚和招数连在一起运用,你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模型,才能够把它们整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那怎么做?为了避免自己只会“照本宣科”的书呆子,我们需要通过learning by doing的方式去构建技能的模型体系。

其中,库伯学习圈就是这样一种“通过行动去学习”的方法。

体验式学习大师大卫·库伯说过,不能用经验(知识)指导行动,应该反过来,从行动中归纳出经验,获得深度认知,把经验升华为规律,然后用规律去指导行动。这就是著名的“库伯学习圈”了。

库伯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具体有四个步骤:

1.行动

2.经验

3.规律

4.行动

然后以此形成一个循环圈,这样才能够构成真正的学习模型。

例如你通过大量泛读,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知识概念,对这门技能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之后,接下来,你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行动,去积累经验。

好比你学英语,掌握了一些表达的句式和语法之后,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想要表达什么时,先不要说中文,而是想一想,用英文应该怎么表达。

当你通过行动尝试之后,发现表达得不够地道,有了这个经验,你就需要去调整,然后总结出经验,最后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去行动。

例如之前你认为“我喜欢看电影”的英文应该是“I like to watch movie”,但你通过行为发现,这个表达好像不是那么地道,表达的意思跟“我喜欢看电影”有点差别。

经查证,你才知道,用“I like watching movie”表达“我喜欢看电影”更好。因为“like to”只是表示“倾向喜欢于XX”的意思,而“like doing”则是表示乐意、享受的意思。

然后你进一步发现,like后面跟着动词加ing,总结出经验后,你就明白到,“我喜欢旅游”应该是说“I like traveling”,“我喜欢看书”要说“I like reading”。

最后,你用总结出来的规律,继续去行动,这样你的表达就提升到更为地道的层次了。

换言之,当你通过阅读构建出对技能相当的认知之后,接下来你最好通过行动,进一步深化这种认知,获得更为实际的个体经验。

毕竟你要去试一下,对于技能的运用,才有深刻的体会。

03

投入足够的时间刻意练习

经过前两个步骤的操作,现在的你已经能够运用学到的技能,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

但想要变成高手,让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你就需要不断重复去练习技能,才能够将其刻在脑海中,变成自动化反应。

毕竟你在玩游戏刚开始掌握技能的时候,你还有一个“想一想”才知道怎么做的过程。你确实是知道按X键是出拳,按Y键是出脚,但启动技能之前,你还是要想一下才会确定,是不是按这个按键。

而重复的刻意练习,就可以让你把学到的技能变成自己下意识的一部分,直到你熟练到,想也不用想就知道怎么做。

好比我们骑自行车,刚开始我们为了避免自己跌倒,我们肯定会顾虑很多,怎么平衡车辆,怎么控制车头等。

然而随着你不断的重复刻意练习,这些操作你已经不用想了,一骑上车,自然就能够保持平衡,踩动自行车。

想要达到这个过程,就需要你不断去练习了。

因为从新手到专家,我们需要经历过五个阶段:

1.新手;

2.高手新手;

3.胜任者;

4.精通者;

5.专家;

而一般人所掌握的很多技能,在他们的生命里,基本上处于第二阶段,也就是高级新手的程度,少部分是处于胜任者的阶段。

这些人之所以没有继续往上提升,是因为他们觉得,掌握的技能已经足以应付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需求,也就没必须继续刻意提升。

但不管你学习什么,我们最好让尽力自己处于第三个阶段,成为那个技能的“胜任者”,这样我们才能够运用这个技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就需要我们用到刻意练习的方式。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刻意练习方式呢?有六个步骤:

第一,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第二,踏出舒适区进行学习和练习;

第三,专注投入,重复锻炼;

第四,对问题进行反馈,及时调整;

第五,保持练习,完成阶段性的目标;

第六,达到终点。

刻意练习的特点之一,是可以重复练习很多次,但这与我们平常的练习有一定的区别。它基于两个前提:

需要你跨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然后选择强度合适的活动进行练习;

重复练习的次数,要保持足够的数量;

例如平时上下班开车,是我们的舒适区。而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我们就需要到赛车场这种学习区,驾驶那些比赛的车辆,去学习如何利用离合、手刹进行漂移转弯,获得新的认知概念,这才会提升我们的驾驶技术。

而我们需要重复练习很多次漂移入弯,才能够由最初生疏的、需要想一想才能运用技能的程度,最终变成真正掌握这个技术。

这个方法,不管我们要学习什么,都需要通过这个方法去做。只要你能够运用这个流程去学习新的技能,学习时间又安排得当,相信不用多久,你自然很快掌握到技能的诀窍,为自己所用了。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585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