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成功学是什么情形吗?
我是小学1年级,学跳绳的时候。
当时临近期末,体育老师说要把这个当作考试内容。
从那之后,我妈每天晚上拿着表,兢兢业业监督我练习。
每当看到我累得半死不活、准备放弃的时候,她就开始跟我讲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闹到最后,我也没及格。
我朋友更好笑一点。
他爸妈为了让他成为男版“刘亦婷”,几乎把《哈佛女孩儿刘亦婷》这本书里所有的细节都完整复刻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包括冬天握冰20分钟这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高中就辍学创业去了。
你呢?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后来结果如何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成功学的4个真相。
1
坚持不等于成功
坚持一定会成功!
付出必然有收获!
这口号熟悉不?
10家公司里,销售性质的100%都喊过,其他类型的企业,最起码也有一半曾经拿来“鼓励”过员工。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央视曾经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
某中年男子从小痴迷飞机制造,于是30多岁辞掉工作,回老家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路。
一转眼5年过去了,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媒体闻风而来,结果发现,飞机外壳完全是生拼硬造,更可怕的是,发动机居然还是手摇的。
而他本人也因为多次亲自“试飞”,受了大大小小的外伤。
镜头转向家里的老人,对方哭着说:
谁能劝劝他好好过日子呀。
事业发展是这样,感情世界更是如此。
还记得,当年轰轰烈烈追星刘德华的杨丽娟吗?
这个女孩子16岁爱上了飞流倜傥的偶像,为了追星成功,不惜让家人卖房、卖肾,甚至亲生父亲最终因此丢了性命。
但结果呢?
刘德华娶了朱丽倩,而她,成了自己偶像整个演艺事业的最大污点。
即便十几年后她坦言后悔,那又能怎样呢?
由此可见,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坚持未必就会有结果。
2
模仿XX,你就死定了
再聊回我那个想成为男版“刘亦婷”的朋友。
很多父母因为在亲子教育上缺乏经验,就找一个现成的例子照着做。
觉得:XXX就这样成功了,我也这么干肯定没错吧?
但事实是,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可以被复制的。
因为影响这个结果的综合因素,太多了。
比如出身、智商、性格、教育环境、时代背景……
这就像是一场科学实验,任何一个变量,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就拿众所周知的,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来说。
有些人会把这事儿拿出来作为“学历和学校”并不重要的佐证,简直荒唐至极。
比尔盖茨不稀罕哈佛是因为他家庭优渥,从小接受的就是精英教育。
到了哈佛之后,发现当时的学校根本没有他需要的科目。
所以你一个普通义务教育出来的孩子,什么还没搞好呢,上来就学人家辍学,能成功吗?能成立改变世界的公司吗???
3
努力未必能成功
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你总会发现身边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兢兢业业地努力付出,但成绩,一般。
一方面,就是我们说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长期在一个低水平的自我重复中感动自己,撒开丫子在错误的方向上狂奔,你肯定成不了事儿。
还有另一方面,还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综合因素。
很多人读《李嘉诚传》,读得大半夜热血沸腾。
太感人了!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瓜娃子,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摇身一变成了香港首富。
多励志啊!
我也要像他一样!
你大概不知道,当年李嘉诚创业,他的舅舅拿了4.3万元出来。
有人粗略地算过,折合下来基本是现在的70多万元。
那个时代,不见得别人就没有李嘉诚的努力和勤奋。
但,并不是谁都有慷慨解囊的亲戚。
4
你现在就很成功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
照你这么说,我这辈子岂不是完蛋了?
你要是真这么想,那不好意思,是的。
成功学的虚伪就在于,他始终鼓励的,是让大家“向外”追求。
不相信的话,你问问身边的人:什么算成功?
答案一定是不同的。
既然如此,每个人抵达目标的方法,怎么可能是“坚持下去”、“再努力一点”或者“学学XX”这么简单的解决方式呢。
作家古典说: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你会把自己陷入一种不可控的焦虑,一种得到前恐惧、得到后空虚的生活中。
真正的成功,是你离自己内心深处的目标,无限接近。
《幸福来敲门》中爸爸告诉儿子: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想告诉你,你也不能。
如果你想做什么,那就去争取。
就这样。
成功不是虚无缥缈的人生高度,成功就在此刻,你的脚下。
谁也不能复制谁的成功。
因为成功,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584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