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资产多少个亿(毛振华个人有多少资产)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被誉为“92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毛振华,会以这样的方式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

昨天上午,一段毛振华“控诉”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的视频在微博上火了。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视频中,毛振华说自己花了22年,投了20亿,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分钱回报,每年还要亏钱,而亚布力管委会不仅“欺负、愚弄”他,还把23万平米的土地“非法侵占”。言辞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视频传开以后,很多企业家转发并表达了力挺。其中就包括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他在微博中说:“希望黑龙江省政府能调查处理,给企业一个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随后,有媒体记者和毛振华取得了联系,他确认了视频的真实性,却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他对记者感慨:“我一个堂堂正正的企业家如今搞得像个上访户,跟窦娥似的,这事我不愿再多说什么,这也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低点。”

目前,这个事的最新进展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派出省委省政府环境整治办、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开展深入调查。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说起毛振华,可能很多90后、00后会觉得陌生,但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他曾经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1992年,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乘坐专列,从北京出发,驶向南方,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当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著名的新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并被各大媒体转载。

这一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一批学者、公职人员纷纷下海创业。这一批极赋时代色彩的创业者,被后来人称为是“92派”。陈东升、田源、毛振华、冯仑、潘石屹等人,都是他们中的代表。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今年54岁的毛振华,是湖北石首县人,身材不高,但浑身透着精明能干的气息。比起同龄人,他这一路确实走得比较顺。

考上大学以前,毛振华一直生活在那个闭塞的小山村里,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幸好父母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所以他从小就深知学习的重要性。

尤其是1977年高考的恢复,让整个社会都开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毛振华就赶上了这个好时候。

1979年,15岁的他以县里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经济系,一下子成了当地的“小明星”,轰动了整个县。

“进校以后我才知道,经济系是武大最热门、录取分数最高的一个系。当年的武大招生可不像现在,一年能招10000多名学生,1979年,武大只招907名学生。”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进入大学后,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亚当·斯密、约翰·穆勒……这些闻所未闻的人名,一连串地蹦进了毛振华的耳中。他发现,自己闯入了知识的圣殿。

“每个人进入大学的体会不一样。有的人在那里获得了生存技能;有的人在那里得到了社会关系;更多的人,得到的是知识。就我而言,大学首先给我的,是眼界。”

但竞争也是激烈的。

在那样一个年代,与他同班的同学,好多是30岁左右,曾经下过乡的青年。而他是班里岁数最小的,平日里只能加倍努力地追赶,争分夺秒地学习。

1983年,毛振华从武大毕业,他先是被分配到了湖北省统计局工作,一年后又被调往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做调研、写报告。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此后的毛振华就像开了挂。24岁时,他被破格提拔,成为海南省最年轻的处级干部,起草了海南省建省之后第一份省政府工作报告;26岁,他又被调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

就在所有人对这个年轻人的仕途十分看好的时候,毛振华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决定——下海。

“那个时候做公务员是一种潮流,我凭本事干活,凭本事换新的岗位,但核心还是想升级。我不想等十几年后,才有一个新的岗位去体现自己的价值,等待是最大的痛苦。”

所以,他想都没想,就辞了职。至于辞了职干什么,他早就有了想法。

“其实点子是几个同学一起讨论出来的,东升说外国现在有的,中国还没有的,以后肯定会火。所以,我就搞了信用评估。”毛振华要做一个中国的“穆迪公司”。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但万事开头难。要办公司,就要有金融业务许可证。至于跟谁申请这个许可证,毛振华心里也没底。

后来,正好赶上《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出台,毛振华照着报纸抄下了企业章程的每条内容,开始筹备创立中诚信。

为了拿到许可证,他开始不断地找央行,不断地游说。“当时所做的事情,现在看来几乎完全不可能。但当时没有概念,一心想游说他们。有机会找到他们的领导就说:这东西别的国家有,中国没有,很不错。”

终于在四个月后,央行给他的中诚信发了金融许可证。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1992年10月8日,中诚信成立,一家从事资本市场信用评级与评价的独立中介机构宣告诞生。10月9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了这一消息。

就这样,毛振华一下子从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员,变成了公司老板。

公司成立两个月后,毛振华同董辅礽、厉以宁、江平等几位著名学者,一起制定了国内第一套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公布了第一部《信用评级业务指南》。

毛振华也抓住国有企业金融改革的东风,承接了许多业务:从三峡工程到杏花酒厂、中国有色、武汉中百、伊利实业等众多项目。一时风光无两。

但生意场上哪有常胜将军。1994年下半年,中国的资本市场走向低迷,中诚信公司的业务随之陷入了低谷。毛振华也因为没有股权,差点被股东们赶出公司。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我那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也是在那次投票之后,才有了股权意识,一点点在市场上收购中诚信的股权。”

面对窘境,毛振华选择去了香港,出任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裁。但临走之前,他和中诚信达成了一份协议,就是他去香港后,中诚信的职务,他一并兼着。

三年后,毛振华带着一千多万,又回到了中诚信,一点一点买下了60%的股权,成为最大的股东。

就在很多人以为他终于可以大干一场的时候,毛振华又遇到了麻烦。

1999年,中纪委对毛振华进行了调查,询问有关中诚信在改制过程中涉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毛振华说,这种“调查”,用现在的话叫“双规”。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但调查进行了一段时间,并没有什么结论性的东西。因此,在被关押了8个月后,毛振华重获自由。被审查前,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等他结束审查回到家中,孩子已经半岁了。

此后8年间,毛振华把中诚信锻造成中国信用评级领域的领头羊。尤其是到了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市场迅速扩容,评级才成为一个能够赚钱的行业,就连毛振华此前一直奉为标杆的穆迪,也入股了中诚信。

但毛振华,想退出了。

2007年,中诚信15周年时,毛振华宣称,自己职业商人的生涯要告一段落了,他要去中国人民大学做研究。他笑称,“即便不是一流的经济学家,也得是二流的经济学家”。

从政、下海、治学,这个雪地喊冤的人究竟是谁?

这些年,公益项目也是毛振华的“主战场”之一。他不仅是国际扶贫项目“海惠·小母牛”顾问委员会的主席,还出资300万元,帮助家乡小学扩建校舍。

对于母校武汉大学,毛振华也很是感恩。今年6月7日,毛振华出资5000万元,与武汉大学共建的“振华楼”交付使用。

从政、经商、治学,毛振华的每一次转型,在他自己看来,都不是“临渊一跃”的被迫式改变,反而更像一条路走到了三岔口,他拐了个弯,选择了那个自己更喜欢的谋生方式。

“我这一辈子不是最好的官员,小官;我没有把企业做大的愿望,所以也不是最好的商人;做学者,起步比较晚,从基本功和文献功底来看,也不具备做一个最优秀的超一流学者的条件。”回望过去的54年,毛振华曾如此概括。

本文根据《新京报》《南方周末》《中国慈善家》《中国企业家》等多家媒体公开报道整理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545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