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思维对创业挣钱的帮助最大?教你抓住红利与机会

文末给大家准备了礼物

打开这篇文章的你都有机会获得

你好啊,我是范叔。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急躁、沉得住气,其实很难。

我们总是想更快地看到结果,如果迟迟看不到结果,我们就会焦虑,就会质疑,就容易放弃。

“这样做真的会有结果吗?”

“有必要继续努力下去吗?”

“还是算了吧”

拿我最熟悉的自媒体写作来说,很少有人能撑到挣到第一份收入。

有一次,一个粉丝向我请教写作的问题,他问我怎么样才能写成我这样。

我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准备用多长时间来学习和练习?或者说,你准备给自己多少时间?

他回答:半年吧。

我笑了,听他口气,好像半年已经是很长时间了。

他要么是低估了写作的难度,要么是高估了他自己。

我刚出道时的写作基础,就是十几年日记、2年高压高强度职业新闻写作、大学4年高密度阅读几百本书并做了上百万字读书笔记打下的。

现在的写作速度和水平,是全职写作3年的成果。可是即便是这样,我的写作速度依然没有达到我自己满意的程度,我觉得还需要给自己一两年来刻意练习。

其实我真正问他的是,成事之前,你能忍受多久的寂寞?在前景不明朗、结果看不到的情况下,你能心志坚定地持续努力多久?

他连一年都不愿意给。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又想要结果,又不愿意投入呢,我一直想不明白。

直到最近读了《学会成长》这本书,我意识到一件事:谁沉得住气,谁沉不住气,并不是我之前理解的性格使然。不急躁、特别沉得住气,其实只是外在表现,它背后是一套底层逻辑在支撑的。

沉得住气、不急躁,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按照一套底层逻辑做事的。

如果没有扭转底层的思维模式,你跟一个人说,你要沉得住气,你不要急躁,他做不到,他也无法说服自己做到。

沉得住气是一种隐性的能力。

《学会成长》的作者粥左罗粥老师,把这种能力称为“看见和相信共进”的能力。他进一步概括为5种思维模型:迭代思维、动态思维、长期思维、周期思维、投资思维。

01

迭代思维:

用鲁莽定律开局,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

“鲁莽定律”的说法来自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脱不花。

她说过一段话: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时候,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就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鲁莽的人更容易赢。

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象。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会让你后悔。

而去做就进入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什么叫用鲁莽定律开局,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呢?

就是纠结的时候不要反复推演,鲁莽一点,先开局。不害怕起点低,不害怕有个糟糕的开局,因为起点不决定终点,只要开始做,你就可以在质量和体量上持续迭代。

起步不求高分,持续迭代到高分,起步不求规模,持续迭代出规模。

《学会成长》这本书里,粥老师有一句话很打动我:“起点低没关系,起点不决定终点,我有耐心做一个大器晚成的人。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做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的,按照“用鲁莽定律开局,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的方法论来做事的人,才有。

这背后其实是成长型思维,不用静态思维看人看事看自己,而是用动态角度看人看事看自己。

里面说到的一个事,我感触很深。

粥老师说,他刚开始写出很多爆款文章的时候,不少同行都看不上,觉得他没有原创能力,只会追热点和整编信息。

可是他在不断精进。

2018年,他辞职离开平台,在大部分人都觉得公众号红利期已过的情况下,他凭着超强的原创能力,在两年时间里从零开始做到了近百万粉丝。

我本人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我看过一些和我差不多时间起步的作者的文章,水平很臭,就判断人家做不起来。

可是短短两年功夫,再看,不仅文章水平有大提升,而且人家无论是规模还是商业模式都远远把我甩在后面。

我们在这件事情上真的特别不长记性。

不要轻易觉得别人不行,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永远不要觉得自己不行,现在不行,你可以通过持续迭代,让自己越来越行。

用静态思维,看人看事看自己,其实很危险,很容易画地为牢,自我设限。

不急躁、沉得住气的人,是敢用鲁莽定律开局,然后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的人。

02

长期思维:

长期主义者是看得清未来的人

小时候,我爸爸带我去他朋友那里玩,那个叔叔带我们参观他的果园,其中有一片枇杷树,去年刚种下的,还没有我高。我第一次见枇杷树,就好奇地问他:“那明年可以摘枇杷吃了吗?”

叔叔说:哪有那么快啊,得等两三年呢。

现在想想,长期主义就是这样:你想要吃到枇杷,是需要时间的,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等待小树苗长成成熟的果树。光等待还不行,你得浇水、施肥、除虫,你付出努力,你得精心照料。

如果你马上就要看到结果,没有耐心做持续的努力,自然就得不到枇杷。

但我这次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那个叔叔有耐心,用好几年的时间等树苗长成果树,是因为他提前就预知枇杷树的生长周期,他知道自己用科学的方法种植,几年后就可以丰收。

如果他没有相关的知识,假设他是早期人类,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多久会结果,会结什么果,他还会种这个果树吗?还会有耐心培育好几年吗?不会。

我们有时候下不了决心,没有耐心,其实是因为我们吃不定事情会怎么发展,所以我们犹豫了。

所以长期主义者,是看得清未来的人,是对未来有洞见力的人。对未来越有信心的人,对当下越有耐心。

而要看得清未来,对未来有洞见力和预测力,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有丰富知识。

《学会成长》的作者粥左罗做事情,总比别人多一些耐心,比如他会花整整6个月的时间只写一门课,然后再花3个月的时间迭代一版。

他和一个创业的朋友聊到长期主义的话题,他朋友却说:

“你有耐心,本质上不是你相信耐心能带来什么,而是你提前看到了那样的结果,所以你敢有耐心。那些没有耐心的人之所以没有耐心,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看不清未来的那个结果,他们不敢轻信耐心。”

短视更多是因为无知。

所以,长期主义并不是盲目地相信努力,一直努力就会成功。

长期主义首先要理解所有的现象都有延迟效应。

掌握一个技能,习得一个能力,培育一个项目都需要时间,努力是会有延迟效应的。

昨天我的日记号收到一条非常焦虑的留言,那位读者对自己的现状十分不满意,她反思是自己应该迈大步的那几年过着退休一样的生活,非常后悔。现在过了30岁了,无论工作生活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人生一团糟糕可是不知道从何下手。

我跟她说,努力和不努力都有延迟效应。

你现在一团糟的生活正是过去几年不努力呈现出来的后果,你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因为不努力的后果延迟了。同样的,努力也是有延迟效应的,你现在设立目标,努力去实现,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到成果,它会体现在你之后几年的生活里。

所以,你不用着急,你要给自己时间。

其次呢,你得努力学习,至少对自己所在的领域要有丰富的知识,你才有能力预见未来。未来并不是完全不确定的,长期主义是战略性的耐心,是基于对未来的理解。

马云说:“永远要想下一个10年做什么,因为任何互联网模式可能都不能繁荣超过3年。”但是决定做什么选择做什么,是基于对未来的理解。

华为是长期主义者,它的5G很多年前就开始布局了,也有很多很多年只烧钱不挣钱,这种耐心是基于对未来的理解。

到个人身上也是一样,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并且懂得用正确的方式去做,你就会有耐心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03

周期思维:

永远有新缝隙新空间和新机会

我做自媒体对这个感触特别深,因为这个行业的迭代速度太快了,从微博到公众号,从公众号到今日头条,从图文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

好像每一次都有很多人因为没有抓住红利期而焦虑。“我错过红利期了,我没机会了”是常见的想法。

怎么样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沉得住气呢?有周期思维的人。

周期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这个时代,大多数行业的周期迭代速度常常远远超过我们的反应速度。

一个风光无限的行业可能在短短几年间,变成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但是于此同时,替代者会不断地涌现。

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整个人生,都很长,你会遇到很多翻身的节点,普通人永远会遇到新缝隙、新空间和新机会。

现在很弱,甚至会成为一种优势,因为周期更迭最大的特点是,旧周期里的大部分强者会变成新周期里的弱者,旧周期里的部分弱者会变成新周期里的强者。

在旧周期里风光无限的人,抱着一个金蛋,不会像缺乏机会的人那样对新周期、新机会那么敏锐。比如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抱着功能机这个金蛋,在智能机竞争中成了末流。

在内容创业领域也是这样,一般公众号运营得好,都努力在公众号上变现,重心也放在公众号上,所以抖音、快手做得好的,一般不是这群人,而是新人,因为他们更有动力去挖掘新机会。

创新大多发生在传统势力单薄的地方。

所以普通人永远会有新机会。

那普通人应该做什么来迎接自己的机会和周期呢?

粥老师的建议是:把人生不如意时候,当成是上天给的长假,坚持修炼自我,积极蓄能,等周期到的时候,你就能抓住机会。

我想到了我自己,其实我算是抓住了一点点公众号发展的红利,可是我做得规模却很小。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的写作速度太慢,我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差。

在公众号发展特别快的那几个年头,我竟然只能做到一周一篇,甚至好几周一篇的更新速度。

我有时候忍不住想,如果几年前,我像现在一样自律,像现在一样高效,拥有如今的写作速度和写作水平,我拥有几十万粉丝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是转念一想,能力和技能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我跳不过这个能力发展的周期。

在公众号发展特别快的那几个年头,能做到持续稳定高质量输出的人,是好几年前就开始修炼自己写作能力和写作速度的人,所以他们能完美地抓住周期,那是他们应得的。

我做不到,是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准备好,机会递到手里,也接不住。但是有什么好着急的呢,我该修炼的能力修炼起来了,下一个机会来的时候,我就能稳稳抓住。

不急躁、特别沉得住气的人,是用周期思维看待过去和未来的人,是在潜伏期踏踏实实积蓄力量的人,是相信永远存在新机会并积极寻找新机会的人。

04

投资思维:

接受一定比例的投资是没有回报的

《学会成长》里,粥老师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罗振宇是罗辑思维和得到的创始人,华与华是一家很有名的广告营销公司,华衫是创始人之一。

罗振宇知道“华与华”这件公司和“华衫”这个人至少十年以上了。他之所以很久之前就知道,是因为华衫坚持做广告,把广告投放在机场广告牌和航空杂志上。

曾经罗振宇看到他们的广告的时候,知道是知道,但是觉得和自己没关系,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变成它的客户,因为罗振宇当时没有创业做公司。

但是“华与华”一直做广告,一直积累成功案例,罗振宇就一直记得这个品牌。

后来罗振宇创业了,有了做品牌咨询的需求,自然就想到了华与华。公司内部做决策,所有同事都说知道华与华,那自然就和华与华合作了。

看到广告的一千个人,一万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两个最终会成为他们的客户,另外的张振宇、李振宇可能永远都不会和这个公司有关系,这部分的投资是浪费的。而看到广告的罗振宇,过了10年才成为他的客户。

可是这就是投资。

你必须接受一定比例的投资是没有回报的,也要接受有些投资是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收到回报的。

其实个人发展方面也是一样的,急躁、沉不住气的人,是在非常不合理地要求自己每一分努力都有回报,非常不合理地要求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快速得到回报。

你得把你付出的努力,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当做是投资,是投资就不可能稳挣不赔,你要接受一定比例的投资是没有回报的,一定比例的投资没有回报才是正常的。

你要接受有些投资是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收到回报的。

拿阅读来说,可能你读了100本书,只有其中的一本书给了你事业发展特别大的帮助,另外99本书都白读了,急躁的人希望他直接就读到那本能给他带来特别大帮助的书,可是就是因为你有长期阅读的习惯,你才有机会碰到那本对你帮助特别大的书。

可能你读了100本书,过了好几年之后,你从书里学到的东西才作用到你的事业当中。可是急躁的人希望他读的书立刻马上就推动他的发展。

可是知识和先进的思维模式对人的塑造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我看梁冬和吴伯凡老师的访谈节目,他们就说到这种现象,他们都是很喜欢学习新东西、很博学、在自己的领域很成功的人,他们依然体会到了这种延迟,他们明显感觉到,过去三五年学的东西现在才作用到身上。

不急躁的人,能接受一定比例的投资是得不到回报的,能接受一定比例的投资要很长时间之后才能收到回报,所以他们沉得住气。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认知决定行动,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一个不急躁、特别沉得住气的人,不是盲目地相信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他们背后是靠一套优秀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在支撑的。

那些不浮躁、特别沉得住的人不是性格多么有定力,而是打心眼里相信,不急躁、沉得住气才是达成目标的最快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537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