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读的好书,豆瓣高分9.0评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是茨威格的《心灵的焦灼》,豆瓣评分9.0.希望你有机会可以读一读。

[导读]

我作为读者缺乏耐心,脾气急躁。

一部长篇小说、传记,或者一篇论战文章里,任何离题万里、繁复堆砌、夸张过分的文字,任何含糊不清、多余饶舌、徒使情节延宕的段落,都叫我生气。

只有一页页读过去、情节始终高涨不衰,一口气直到最后一页都激动人心、叫人喘不过气来的书才给我充分的享受。

——茨威格

1.

由茨威格读书时的性情,便可得知他身为作家时作品的特色,也是由此,在他看来,他写作最大的经验就是删减,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是短篇小说。

我读茨威格第一部作品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小说集,目录倒也像章节标题样式。

不过很快发现,一个”章节”就是一个独立故事。

第一篇《被遗忘的梦》篇幅短到极致,却隐约间让人嗅到其中存在着一段无疾而终的伤心往事。

这时的我被茨威格点到为止,却又撩拨人心的写作手法吸引。

不断的读下去,发觉每一篇小说都有各自的特色,同样的引人要一口气读完,读完之后仍意犹未尽,要接着去读,还会不禁反复的去想。

此书还未读完,我便迫不及待搜寻茨威格其他作品——很顺利的淘到一套《茨威格文集》。

从此这套书占据了我一切的业余时间。

2.

茨威格是一个精彩卓绝的作家,他总能将一个人的内心剖析到极致透彻,甚至超越我们的自我内心感知,读到某处,会使人豁然开朗。

这也证明了一句话: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且新奇。

茨威格小说的题材广泛,从情感、成长到对战争的谴责,无一不脍炙人口,令人惊叹。

当然,茨威格说自己不擅写长篇,只是一种谦辞,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心灵的焦灼》,也是我读茨威格的最后一部作品。

往常我总觉得读下去会有不断的惊喜,在我确认这就是我读的他最后一篇作品时,我便不再像往常那样读的太快。

以上便是我对茨威格其人及作品风格的粗略描述,以下为其众多作品中最具特色之作《心灵的焦灼》简单概述。

3.

故事伊始,在一战后,身为作家的我一次去维也纳处理事务,晚会上,经过一个社交达人介绍,结识了一个名为霍夫米勒的“出众”的军人。

相遇本身自有其妙,倘若缘分未尽,一切疑惑皆可拨云见日。

晚宴结束,客人散去,军人与我攀谈,并与我讲述他的故事。

战争前,出身穷困的霍夫米勒在军官学校毕业后任轻骑兵少尉,在药剂师的指引下接受贵族开克斯法尔伐的宴会邀请。

宴会上,年轻的少尉做了一件蠢事,邀请老贵族的下肢瘫痪女儿艾迪特跳舞。

出于内疚,少尉派人向爱迪特送去一个花篮。

剧情之火星很快成为燎原之势,少尉出于同情,经常去陪伴与帮助艾迪特,生性活泼的爱迪特对少尉心生爱慕,并勇敢的向少尉表白。

而少尉内心却陷入挣扎,茫然不知所措下出于同情心答应与爱迪特的婚约,但旋即后悔,在爱迪特动身去外地接受治疗时,霍夫米勒失约,且一声不响动身前去调往地。

战争的导火索已经引燃,霍夫米勒克服了自己的怯懦,对爱迪特产生真正爱意,却因为刺杀事件,邮局没有把霍夫米勒的电报发出,导致爱迪特自杀身亡。

由此爆发的世界大战成为霍夫米勒的良心逃避之地。

4.

在故事开篇,作者一反常态在导读的位置,摆出自己的观点,将同情心分为两类:

“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

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

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

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初读来,作者的观点,并不易会意,乃至我毫无头绪,便询问了几个比较有见地的友人,他们见仁见智,却不能点破我的迷津。

在我看来,读书有两种心境,一是作者开篇点题,读者便与作者达成一种默契,此时读书如同与作者会晤,剧情的发展方向,读者也可预测一二;

其二,翻开书的封面,便成为作者的信众,对作者精妙绝伦的描述,只有唯唯称是的份。

尽管我即将读尽茨威格的作品,却没与其达成默契,只好老老实实的读下去。

最后我对《心灵的焦灼》的解读是:

并非每个人生而勇敢无畏,大多数人的内心都存在一片怯懦的乌云,在这片乌云阴影之下生活,或许会酝酿出人生永恒的悲剧,直至我们向怯懦开战。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537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