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昔仲尼,师相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

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写在前面的话

三字经在给我们介绍了古代圣人尚且勤学的例子之后,接下来又用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坚持读书的道理,故事中这两位主人公可能不像孟子、孔融那样脍炙人口,那么在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讲给孩子们听

在开始故事之前,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下古人书写用的东西,在古代可不像我们现在可以用白纸写字,在春秋战国到西汉这段时期,人们只有两种可以用来书写的东西,一个是“丝帛”,一个是“简牍”,“丝帛”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东西,普通百姓家里孩子学习是用不起丝帛的;“简牍”是利用竹子通过非常繁锁的程序制作而成的。了解了这些,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的小故事。

披蒲编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个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父亲没钱让他读书,只好让他给人家放羊。虽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他经常找别人借书看,有一天他放羊的时候,发现河边有一种叶子很宽的蒲草,于是他想如果用蒲草编成了一张席子,就可以在席子上把借来的书抄下来读了,路温舒就是靠这样的方法从抄的书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识,后来成为了西汉时期著名的司法官。

削竹简的故事

汉代有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因为家里比较穷,他靠给别人放猪谋生。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公孙弘就四十多岁了,这要是按现在人看来,一个四十多岁猪倌的人生基本就一眼看到头了。但即便如此,公孙弘并没有放弃学习,在竹林中放猪时,他把青竹削成竹片向人借来《春秋》抄了诵读,渐渐的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在公孙弘六十岁那一年,汉武帝即位了,汉武帝开始在全国广招人才,公孙弘就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作了官。

价值观传递

哪怕条件再艰苦,也不要放弃学习。珍惜我们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学无止境。

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写给父母的话

这两个小故事讲的都是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的事例,可能大家会觉得现在条件这么好了,怎么还会到没有纸的地步?所以就认为这些故事对我们现代的教育意义已经不大了,其实三字经想传达给我们的是人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学习,古人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尚且刻苦学习,还能有比这种条件更差的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不要放弃学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面对现在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的孩子们更要懂得珍惜,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积累知识,丰富自己。

扩展阅读

不知道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后来居上”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典故就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公孙弘有关系。

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大官叫汲黯,他担任主爵都尉一职,位列九卿。后来汉武帝求贤若渴,任用人才不避亲疏,不问出身,在全国召集贤良人才,也就是在那一年,公孙弘以策问第一而应召作了官,后来他一路高升,最后成为丞相。当时还有一位叫张汤的人,是一位侍御史,他因治巫蛊而升迁,最后成为御史大夫。而汲黯却在九卿之位11年不曾升迁。在这二人逐渐显贵到与汲黯平起平坐的时候,汲黯便诋毁他们,并对汉武帝抱怨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意思是说“陛下任用群臣好像堆积柴火一样,后来的反而堆在上面。”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那些后起之秀。

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喽,三字经随后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苦读求学的小故事呢?敬请期待下一期“悬梁刺股”的故事。我们不见不散哦。

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往期文章:

《三字经》—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三字经》—昔仲尼 师相橐 古圣贤 尚勤学

《三字经》—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三字经》—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500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