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为何说诸葛亮害了赵云)

小时候听三国故事,老人们说起赵云,都是先说他为人武功高强,最后都要惋惜地说一下赵云之死。

赵云之死不像关羽有走麦城那样的豪迈,不像张飞被手下人杀死那样憋屈,而是死于一次好奇心。

话说赵云晚年和妻子闲谈,说起自己一生征战,枪林箭雨中过来,经常白袍染红却都是敌人的血,自己从未受伤,没有流过一滴血,没有一点伤疤。妻子听了就有点不屑,以为吹牛,等到赵子龙睡觉了,就在他身上一阵寻觅(老夫老妻干这事怪怪的)。结果还真是如赵子龙所言,面对这完璧一般的身躯,妻子不禁有点嫉妒了,“天地尚不全”,怎么有你这么一个全人?你这也太逆天了。想到这里,他拿起绣花针在赵子讲故事人的解释是,赵子龙本是天上灯笼星,其命也如灯笼,不能漏风,否则必然人死灯灭。

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为何说诸葛亮害了赵云)

那会我以为灯笼星的说法搞笑,还打趣赵云为什么不是气球星啊?老人们一脸严肃地说:”哪里有气球星?“我自以为是地反问:”可哪里又有灯笼星?“后来看明代《武备志》里的《郑和航海图》还真的有灯笼星,是航海人辨别方位所依据的星辰之一。看来赵子龙归天之后,为大航海时代做了巨大贡献。

这个故事我后来和别的地方朋友交流,关于赵云之死也都是这个版本,大同小异而已。但没有在任何明清小说乃至元杂剧里见过,大概这个说法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民间对赵云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他无论在正史上还是在三国故事里,都是作为一个完人存在的。

正史里赵云一出场带着人马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有点得意,问他:“你们哪儿的人都投袁绍,你为什么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说了一句不卑不亢的话:“我只跟随仁义。”这话的大概意思相当于后来的我只站在真理的一边,说来掷地有声。

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为何说诸葛亮害了赵云)

当然公孙瓒算不得仁义领导,在这里他结识了刘备,从此就认定了刘备。后来赵云因兄长亡故回家奔丧离开公孙瓒,刘备就知道他一去不复返,依依不舍惜别,赵云就说了一句:“我不会忘了内心的道德。“——有点像康德那句唯天上星辰与心中的戒律不敢忘。

六年后,当刘备被曹操打得妻离子散,投靠袁绍的时候,赵云来追随他了,从此为蜀汉服务一生。

赵云的性格和顺,他不像张飞“暴而无恩”,也不像关羽“刚而自矜。”他为人稳重、严谨、内敛,非常靠谱。他有两次看人都十分精准,一次是博望坡之战,俘虏了自己同乡发小夏侯兰,赵云就把他推荐给刘备,此人精通法律,刘备任命他为军中刑罚官。而赵云从此就刻意与他保持距离。还有一次,他在平定荆州桂阳郡,刘备任命他为桂阳郡的太守,前太守赵范要把自己十分美艳的寡嫂献给赵云,赵云拒绝了,公开理由是:“咱们都姓赵,你嫂子就是我嫂子,不能娶。”他心中想的却是赵范不可靠,后来赵范果然逃跑。

正因为他为人如此靠谱,所以刘备对他十分倚重和信任,把他作为自己贴身护卫来用。长坂坡乱军之中,赵云保护刘备家眷殿后,当时有人告诉刘备赵云投曹操去了,刘备那起手戟拍打告密人:“赵云是不会背叛我的。”这便是后来小说里演义得十分生动的七进七出保护甘夫人和阿斗。后来刘备娶孙权的妹妹,这位孙夫人为人骄纵,纵横不法,刘备就让赵云掌管内事——担任领导的管家。后来孙夫人试图带阿斗回东吴,便是赵云和张飞一起拦截下来的。

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为何说诸葛亮害了赵云)

陈寿因此称赵云为刘备“爪牙”,就因为他是刘备左右手一样的人,但赵云的能力却绝不是做个“管家”,在文韬武略上也让人侧目。

文韬上,他积极出谋划策。刚进成都的时候,刘备想要把城里的田宅都分给自己手下,赵云站出来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会丧失成都人心,也会消磨将士意志。等到后来孙权杀关羽夺荆州,刘备一心伐吴,不见诸葛亮有所劝谏,倒是赵云站出来反对,认为大敌是曹操,灭了曹魏,东吴不战自降。当然刘备没有听,后来才有了夷陵之败。

武略上,他有两次“危难之际显身手”的经历。一次是在刘备生前,和黄忠一起在汉中对抗曹操,黄忠去袭击曹操运粮部队,结果到时间没有回来,赵云就带了几十骑兵前去打探,结果遭遇曹操的大部队,赵云一次次冲击曹军队列,且战且退。赵云本已杀出重围,却见自己手下张著受伤被困,赵云再度杀入包围圈救他出来。回到营寨中,赵云大开寨门,偃旗息鼓,摆了一个“空寨计”。曹操不知虚实,怕中埋伏,便欲撤军。赵云擂鼓出击,弓弩齐发,曹军大败。刘备因此夸赵云“一身都是胆“。

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为何说诸葛亮害了赵云)

另外一次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由赵云在箕谷布疑兵,和魏国大将曹真对峙,诸葛亮自己带兵出祁山进攻魏国,这一战就是著名的失街亭,蜀军大败。赵云这一支疑兵本来就和曹魏实力悬殊,失利而退。赵云亲自断后,保护辎重,损失不大。

虽然损失不大,但也是一场败仗,顶多可以算得上一个虽败犹荣,赵云因此被减少俸禄,贬为镇军将军。这也是他人生最后一仗,第二年赵云便死了。

《季汉纪》描写赵云之死就是因为这次败军之耻,他说赵云知耻而后勇,讨贼之心愈坚,忧劳成疾,一病不起。这书是清朝人赵作羹写的,这些细节想必是他自己想当然得来的。因为民间传说他是“常胜将军”,没想到他人生最后一仗却是个败仗,读者也会替他感到惋惜。

赵云死后三十年,刘禅追封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庞统等人,唯独没有追封赵云,第二年姜维的提议下,才追封他为顺平侯。

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为何说诸葛亮害了赵云)

后来读三国的人,或者为赵云生前位次鸣不平,怪刘备没有把他列入四将军(前后左右)只让他做了征南将军,或者为赵云死后追封时间叫屈,清杭世骏《三国志补注》里说:“云之功,已亚于壮缪桓侯,而过于马孟起黄汉升矣。景耀三年追谥关张黄马,而不及云,迟一年而补谥,不知何说。”言下之意,赵云的功劳仅次于关羽和张飞,超过马超黄忠,为什么不一起追谥赵云?最后这句“不知何说?”翻译成现代流行语应该是“我在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刘备和刘禅肯定不会给了,但是没有关系,民间口碑补上。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417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