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核电站在哪(秦山核电站在哪一个省)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秦山核电科技馆里,一块外表四方、边长两尺的石英钟悬挂在一面不起眼的墙上,它棕色的木框透露出一股上世纪的复古气息,其指针定格在了0时15分,不再转动。

就是这样一块普通的钟,记录了我国大陆第一度核电发电的历史性时刻,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这一刻,在主控室的瞬间欢呼沸腾中,我国大陆结束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也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大突破,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改革开放40年来,秦山核电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从零的突破到排名世界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后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实现了中国核电技术型谱化,中国已跻身先进核电技术行列,正在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

潮起秦山 见证我国核电事业的诞生

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小县城说起。

“我刚到海盐时,全县城只有一个红绿灯。”曾为中国第一批核电站操纵员的朱晓斌回忆道。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那时,未满20岁的朱晓斌刚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毕业,怀揣着“干成点事情”的想法,被国家分配到了海盐。

当时培训的条件很艰苦,一个人一张桌子是没有的,一张板凳是有的。回想那段学习生活,朱晓斌用两个词来总结:艰辛和平淡。

上世纪80年代的海盐县城,几乎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偶尔去当地中学踢场球,还要冒着被驱赶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年轻人选择靠学习挨过漫漫长夜。

操纵员要学习的课程很多,考试范围是研究生级别,考试方法却是小学生方法。 “这些知识不是大概记住了就行,要求必须准确,不准确等于没有记。”各种连锁互动信号顺序一点都不能含糊。

就这样,朱晓斌先后取得了操纵员及高级操纵员执照。“那时候总想干点别人没干过的事情,觉得干第一个核电站特别‘有劲’。”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仿佛总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精力。由于当时核电知识的匮乏,偶尔办个研讨班,同事们都会蜂拥而上,仿佛球迷赶上了世界杯。

大陆首台核电机组从无到有的艰苦探索之路,听起来如同“横空出世”故事的翻版。但是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事情就这么成了。

零的突破 奏响我国核电事业报春曲

1991年12月14日深夜,秦山核电站正常运转。23时左右,主控室内的中班值的同事们各司其职,不时交流着电站各个系统状态。

尽管当时还没有团队建设概念,但秦山一期30万千瓦机组运行团队合作水平达到了一流水准。

12月15日0时15分,华东电网总调度发出许可秦山核电发电的指令。主控室值长、高级操纵员王日清举起话筒大声说:“我是当班值长,我宣布秦山核电即将并网,请各位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确保核电机组顺利并网。”随即下达并网指令。

操纵员张初明果断按下启动按钮,墙面仪表盘显示着那一刻核功率与电功率的数字,分别为20%和5%。

秦山核电发出的强大电流并入华东电网,试验一次成功,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此后,秦山核电基地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以及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建成。我国核电工业先后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趟出了一条核电国产化道路,跻身全球先进核电技术行列。

随着2015年2月12日第9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秦山核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约占浙江省全年用电量的15%,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如今,秦山核电各项指标多年稳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20年8台机组综合指数排名世界第一;拥有专利685项、标准52项;创新反应堆水下自主检修技术,解决了“卡脖子”问题;生产的国产化钴-60全面替代进口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再立新功……

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在技术、运行管理、维修等各个方面起步最早,秦山核电站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核电界的“黄埔军校”。在这里,走出了35名我国大陆第一批核电操纵员,后来又相继培养了2位院士、17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为国内其他核电站输送各类人才2000多名,其中担任核电站高管的超过30人。

在秦山一期核反应堆正对面的山麓上,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秦山春晓”四个大字。“这是中国核电人记录历史的方式,秦山核电站就像一支报春曲,奏响了我国核电事业的春天。”秦山核电党委书记黄潜说。

润物无声 海盐百姓“核谐”共荣

现在如果从海盐县城出发,沿翁金线一路向南,行至秦山脚下,就能看到一座座高压铁塔架着粗大的电线伸向远方。这些高压电线将会汇入华东电网,为长三角经济圈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需求。

而在电力的源头——秦山核电站厂区内,完全看不到寻常发电厂的烟雾或污染,反而时不时能看到白鹭在此栖息漫步。

既要发电,又要环保,对于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核电无污染、几乎零排放的优势,更加符合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秦山核电累计发电超6400亿千瓦时,节能减排效益相当于植树造林406个西湖景区。秦山核电站所处的海盐县,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5年位居嘉兴市首位。

事实上,秦山核电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将水、土壤、空气、海产品等都作为环境核辐射监测的取样对象。“最早的一个堆运行了30年,在这30年里我们一直做环境监测,现在的环境水平和当时几乎没什么差别。”秦山核电环境应急处相关监测技术员说。

渐渐地,当地老百姓也感受到了核电站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距离核电站7公里的秦山街道永兴村文溪坞老人周益凯说,海盐本是个偏僻小县,缺少工业,乡村落后,核电来了一下子打响了海盐的全国知名度。“核电站的税收为海盐当地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公共福利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等都跟上了,消费水平也上去了。”

核电站还带动了当地就业。“村里好多人就在核电站工作,怕什么,就在里边。村支书的儿子毕业后去了核电站工作,一些妇女村干部的丈夫也在核电。近几年,核电关联企业发展得很好,企地相融嘛。” 除了“硬核”的经济发展,周益凯还讲述了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有趣变化:“当初上级跟我说‘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人到这里来’,这话不假。来核电站工作的人素质都挺高,几十年过来了,他们带动了整个海盐县文明程度的提高。现在像卖菜的老太太、老头子,普通话都讲得挺好了。”

“现在我一点也不担心了。”郁武荣是海盐秦山街道许油车村的村民,今年95岁的他精神矍铄,空闲时间就坐在屋内看电视。郁武荣坦言,当初得知核电厂要建在家附近时,有不少安全方面的顾虑。多年来,核电人的努力让郁武荣渐渐放下担忧,如今,他的孙女婿也应聘到了秦山核电站。“日子越来越好了。”

2017年9月,斥资2.55亿元打造的核电科技馆免费开放。“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厂周围居民一年接受的辐射量只有0.01毫西弗,相当于吸一根烟的辐射量。”核电科技馆的科普对民众认识核电起了大作用。

如今,秦山核电科技馆的那块石英钟,也成了秦山核电人乃至核工业人的共同记忆,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那段闪亮的岁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若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2414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