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走红美国,谁能成为中国版的“肯德基”?

没有什么问题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来两杯。奶茶不仅在中国很火,最近日本也流行中国奶茶了。随着coco、贡茶等品牌纷纷在日本开店,掀起了日本全民排队买奶茶喝的热潮。

其实不只是茶饮,近年来中式餐饮也在国外频繁亮相,比如小肥羊、海底捞、沙县、外婆家、阿香米线等不少本土餐饮品牌相继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店。近年来,面对国内餐饮市场的激烈角逐,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不少品牌选择进军海外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开放,中餐品牌出海或成趋势。

针对以下几个问题,通过阅读你将获得答案:

1、本土餐饮品牌在国外发展如何?

2、为什么本土餐饮品牌在海外火爆?

3、小肥羊、阿香米线等一批出海餐饮代表品牌是如何在国外开疆扩土的?

4、为什么本土餐饮品牌没有出现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巨头连锁品牌?

5、餐饮品牌出海时,如何做好本土化?

中餐出国的“前世今生”

早在十九世纪初,由于当时中国移民们吃不惯国外食物,对中餐日夜思念,为了给华人同胞创造一个吃家乡饭的地方,有一部分人开起了中餐馆。但这些中餐馆的经营者基本属于小作坊,不懂专业的烹饪技术,主要针对中国同胞做些家常菜,品种少,客单价也不高。

大部分经营者没有品牌意识,在短暂的运营后就渐渐消失了。这是中餐第一次掀起出国潮,但在外国人看来,当时的中餐是廉价、低端的食品代表。而后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以东来顺、全聚德等品牌为代表的老字号带着“壮哉中华美食,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走向了国外,中餐“出国”热潮再度掀起。

但这些像温室里的花朵一般的老字号由于对海外市场了解不充分、选址不严谨、又缺乏创新和市场竞争的经验,几乎全军覆没。

2013年-2015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外餐饮品牌纷纷瞄准有巨大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的中国市场。同时,也有一批发展不错的本土餐饮品牌开始占领海外市场。

海底捞、眉州东坡等连锁品牌积极进军海外市场,但由于缺乏对当地市场和法律的了解,比如海底捞的特色服务被怀疑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而导致大面积亏损。眉州东坡在美国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却依然连年亏损,最高峰时月亏损额高达数十万美元。

第三次出国潮也以失败告终。

2017年开始,中餐出海迎来了第四次大浪潮。吸取了前三次出国失败的经验,第四次出国潮,中餐品牌一改往日只针对华人群体的客群定位,开始对标中高端消费客群,拥有强烈的品牌和创新意识。比如日本东京的马子禄牛肉面开业第一天店内就被日本人占据了大面积的位置,而大董在开放网上预定后更是做出2小时内收到2500个订位的成绩。

除了吸取前三次的失败经验,第四次出国潮的成功也离不开外部因素。

随着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口味变化越来越快,这就要求餐饮品牌要有不断创新和研发多品类餐品的能力,选择出海的餐饮品牌都是在国内发展不错,具备一定实力的,所以在餐品方面还是能保证品质和品类的。

“一带一路”政策让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出国工作学习和旅游的人群日益增长,消费人群基数变大带动中餐消费需求旺盛,这也是第四次中餐能出海成功的重要前提。

再加上微信、支付宝的普及,让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兴起,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到了中餐的魅力,经常能在抖音上看到老外吃中餐,学中国礼仪的视频。

中国经济的崛起让世界看到中国风采,日本有动漫,美国有好莱坞,中国有中餐,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目前,国外共有约60万家中餐馆,有2500家中餐企业参与出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肥羊火锅了。因为火锅本身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最容易被广泛接受。

小肥羊,为何国内不肥国外“肥”?

在国内提到火锅,大家只想到海底捞或者呷哺呷哺,而不是小肥羊。曾经风靡全国的中华第一锅、本土餐饮老大小肥羊,由于创始团队被踢出局,小肥羊缺失企业基因和文化加上百胜对其改造过于标准化、后来众多新的竞争品牌出现,小肥羊彻底错失最佳时期,已经淡出了国人的视野。

但在国外小肥羊火锅,被外国朋友称之为真正Chinese food。有人曾到美国贴吧Reddit上发问,美国哪里有真正的中国菜,下面不止一条评论提到:Little Sheep Mongolian Hotpot,小肥羊火锅。

众所周知,火锅相比其他中餐,由于不依靠厨师,所以相对容易标准化,背靠百胜集团的小肥羊由于资金充足,所以标准化体系做的非常完善,不仅国内有的清汤、麻辣、鸳鸯锅底都有,还根据各地饮食习惯开发出了新的锅底。比如洛杉矶针对素食和高血压糖尿病人准备的香菇素锅和低盐锅底。

小肥羊在国内基本上都是以大锅为主,但考虑到美国人有分食的需求,在保留大锅的同时也特设一个吧台区域,设置单人食用的小锅,来符合当地人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这也是尊重当地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还有小肥羊不管开到哪个国家,都会使用双语菜单,消除文化壁垒。

菜品新鲜得益于完善的产业链上游生产能力和配套设施,在被百胜收购后,小肥羊除了投入建设自己的冷链物流设施之外,还自建羊肉和底料加工厂,平时在店里也售卖火锅底料。

与小肥羊一样拥有遍布全球的强大供应链体系,完整的产品研发等优势的阿香米线也从2017年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首家海外直营店成功登陆日本最大购物中心——日本越谷永旺湖城,三天营业额就突破百万日元。

本土餐饮品牌出海,一般扩张会面临管理人才缺失、供应链模式、劳工制度等问题,小肥羊不同于传统餐饮品牌在国外单打独斗,巧妙借势当地合作伙伴的资源,共同做大。所以凭借鲜明的特色,亲民的价格和好吃的口味,小肥羊在海外市场不断攻城略地。

无巨头的尴尬中餐

虽然越来越多的中餐品牌走向国际,中餐馆开遍海外,但中餐一直未出现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的全球连锁巨头,主要是因为中餐相比较西式快餐难以进行标准化,同样的食材,交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味道千差万别。

另外,由于各国文化差异巨大,所以在海外开店会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各国政策、劳工制度、供应链模式、消费习惯、风俗人情、管理体系与国内差别都很大,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经营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就会亏损。所以如何克服差异、做出利润是每个想出海和已出海的餐饮品牌需要认真思考的。

永远不要为了开店而开店,虽然国内餐饮市场已是红海一片,但海外市场也未必就是蓝海,需要慎重前行。

不管是本土餐饮品牌出海,还是海外餐饮品牌进入中国,都会面临如何做好本土化改造的问题,但很多品牌由于没有弄清楚文化差异就盲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导致结果并不被市场认可。

比如肯德基、麦当劳为了迎合中国人中式早餐的消费习惯,推出的一系列油条、蛋饼、手抓饼,初心是好的,但口味真的有点抱歉。除了主打的汉堡炸鸡,其他改良的产品大多不如路边摊做的好吃。连老外都快认不出它们原来的样子了,这种本土化改造就有点四不像了。

餐饮品牌出海如何做既能保留本身特色,又能很好的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呢?

沙县小吃就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在国内只是小吃,出国后就变成了有钱人才能去吃的高档餐厅,在国内一份拌面4元,在国外就卖到了3美元,一份蒸饺5.99美元。价格高生意还火爆,沙县小吃在美国的全天营业时间只有3个小时,因为生意太好,食材都被卖光了。

沙县小吃除了美国,还在日本和葡萄牙开店,在走出国门的这些年,沙县小吃一直既保持了传统制作技艺,也做了一些因地制宜的改良。

比如葡萄牙波尔多当地居民喜欢吃油炸食品,当地的沙县小吃就特意推出了“油炸扁肉”和“油炸春卷”两道新菜。中餐和法餐是餐品种类最丰富的,同样的面食,中餐可以做百余种花样,这也是西式快餐无法比拟的优势。

本土餐饮品牌出海,要注意对海外市场的充分调研和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完善供应链体系、管理人才团队搭建、标准化打造,根据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消费习惯差异做出适当的改变,才能走的更远,不能为了开店而开店。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170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