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汉服售价上万,小众文化也可以做出大市场!

汉服,正从历史的画卷中,走进很多年轻人的衣柜里;正从一个小众的爱好,变成一门蓬勃壮大的生意。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刻丝泥金银如意云纹缎裙……乍一听这些复杂漂亮的词儿,是不是以为自己在看《红楼梦》?就差大观园里的小姐们这么装扮着一个个摇着团扇走出来了。

这些词儿,汉服圈的人都懂。在北京故宫,成都太古里,杭州西湖……越来越多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身古人装扮,仿佛从前朝旧梦穿越而回。

十年前,这群“着装怪异”的人走在大街上,还要承受讥笑和指指点点;现在,他们在CBD昂首阔步,一眼就能辨别迎面走来的汉服女穿的是不是“山货”。

社交平台上,汉服博主越来越多,在某音上搜索“汉服”话题,播放量已近百亿。汉服,正从历史的画卷中,走进很多年轻人的衣柜里;正从一个小众的爱好,变成一门蓬勃壮大的生意。

  01、中兴,95后成主力军

汉服为什么突然这么火?这可不是一夕之间突然起势。2003年可谓“汉服元年”,那一年,网友“青松白雪”自制汉服并拍照上传,成为了现代第一个自制汉服并被广泛传播的人,同年11月22日,网名为“壮志凌云”的王乐天身着自制曲裾袍款式汉服出现在郑州街头,成为第一个穿着汉服出街的人。

自此,11月22日被汉服爱好者认定为“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纪念日,每年这一天,不管身在那座城市,总会看到汉服出行的人。之后十几年,汉服文化一直在小圈子里不温不火的传播,直到近几年突然爆发。

▲图说:女星周洁琼身着汉服 

每一种文化的中兴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汉服的崛起,则有赖于一股迅速膨胀的“神秘”力量——“95后”。汉服的爱好者极其年轻,某平台曾在2018年做过一次调查,数据显示,汉服爱好者平均年龄只有21.03岁,其中19-24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52.14%。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都是“95后”。

这群还在读大学的孩子们,一直就是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代名词。他们刚刚挣脱父母的管束,有了自由和一笔可供支配的“小财”。他们兼职打工,或者咬咬牙从生活费里挤出钱,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一掷千金”。

在这个圈子里,他们彼此之间互称为“同袍”,为《诗经》中“与子同袍”之意。调查显示,为了一件绝版的汉服裙子花费上千块的,大有人在。对汉服的追捧,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小时候披着床单扮古人的孩子长大了!”

▲图说:越来越多女孩身着汉服走上街头 

如果说一个“商机”的出现,需要有“消费人群”这个内力,那么,必然也有推动消费欲望的外力存在。汉服的推广也算是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从一开始只活跃在贴吧论坛,再到微博B站,再到近几年各种短视频平台,汉服用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带来了“视觉刺激”,也带来了普及度。

要说以往,如果“95后”的年轻人穿着汉服回老家,十有八九会被“70后”的七大姑八大姨嘲笑为“唱戏的”,现在,亲戚长辈们刷刷某音,看得多了,倒是越来越能理解。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汉服产业也成了当下的一个“香饽饽”。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169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