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百度推广公司电话(网络推广办理)

河南商报记者 张逸菲 文/图/视频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郑州市一众线下教培机构纷纷考虑转型。校外教培行业按下暂停键的同时,有深受“内卷”困扰的家长,却不免心急,他们找到相熟的校外老师,主动为其提供场所教学。在成绩最重要的观念下,双减能否“减”到位?

号召"减负"多年,"双减"政策终落地

9月1日,初三新生郭涵刚从暑假线上培训班“解脱”出来,立马投入到学校的线上课堂中,也是在这天晚上,她的父亲郭中涛接到了物理课外老师的电话,“要不要把郭涵下学期的物理补课费续上?”

郭中涛知道“双减”。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被发布在教育部官网,甚至早于这天,行业内早已流传着“双减”的音信。

郑州百度推广公司电话(网络推广办理)

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双减”政策

余下的“靴子”终于落地,业内人仿佛刚松了一口气,现实开始无情拍打着他们的面颊:行业规模骤缩,留给教培行业的时间不多了。

但事实上,“减负”的口号,早已喊了多年。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的一份《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被形容为“史上最严减负令”,其中明确写道,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数量、限制竞赛等要求;此外,保证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按时作息、不熬夜……郭中涛也知道这份通知,那个时候郭涵正在上小学六年级,“不熬夜根本不可能,都在学。”

2020年年初的疫情,更让线上教学大规模打开了市场,然而这场狂欢只维持了半年,2020年7月14日,国家网信办“清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网课学习版块生态问题;2021年4月19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猿辅导、作业帮等出具处罚文书;再到2021年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培管理工作……密集的文件、通知如雪片般纷至沓来,让教培机构感受到寒意。

深受成绩内卷的家长,改变观念还需时间

郭中涛没有细细研究双减政策,他身边一些家长也这样,事实上,在他们的心里,政策具体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孩子成绩有提高,考得上好高中、好大学。”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双减政策的出台,让“郭中涛们”很矛盾,“孩子们的确很辛苦,作业多、睡不够,根本没心情踏踏实实玩—但你不学,其他人都在闷头学。”

这造就了一种畸形的教育内卷:只要有一个学生在进行校外补习,其他的学生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找更好的老师、上更久的课、掏更多的学费,“只要俺孩儿/妞成绩提高,我愿意花这份钱。”

“双减出发点是好,”另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李小然说,“我们心疼孩子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但当你知道,孩子身边已经有同学,提前把初三的化学课都学完了,你简直如坐针毡,你能不想方设法给孩子找好老师吗?”

以至于,在双减风声至、但政策未正式落地前,郭中涛已经有了考量,“收紧校外教培机构,但家教一对一的补习形势会壮大。”

郭中涛说,据他了解,已经有小规模的校外培训班,琢磨着提前转私教模式,而且早已放出风声,称名额有限,可以提前报名。

“原来在校外上课,一个老师可以同时教一二十个学生,现在一对一、哪怕一对三,老师的精力时间有限,补课费只会更高。”郭中涛说,“原来的教培市场鱼龙混杂,家长还有挑选教师和机构的权利。以后变化后,家教少而学生多,买卖双方地位立马不同,隐秘的校外教学更难管控。”

业内:国家已经给了我们三年的时间调整,只是我们对政策的解读和关注不够

双减的政策,具体下发在郑州市暴雨的救灾期。紧接着,疫情复场,让郑州市大多数校外教培机构被迫转移线上,各区也在之前分别下发停业整顿的通知,让教培机构的实体店“门庭冷落”。

当水灾和疫情的“潮水”作为“借口”退去,真正的问题暴露出水面,从8月下旬开始,家长们的目光投向教育时,骤然发现,已有不少大小教培机构,弃甲关门了。

郑州百度推广公司电话(网络推广办理)

紫荆山路上,其中一家闭店的教培机构

九月的前两天,河南商报记者走访中原区、金水区的多家教培机构,发现大门紧锁,有的玻璃窗内一片狼藉,桌椅随处乱堆;拨打各个机构的电话,鲜有人接,一家在紫荆山路华林时代广场的小型教培机构负责人在得知记者来意后,含糊其辞,“歇业一个多月了,”她说,“可能以后不准备干了。”

还有大型教培机构拖欠员工工资、收取学费后人去楼空。不少机构负责人一边安抚家长,提出线上消耗课程等方式,一边缩减开支,与课程无关的咨询岗第一个被“开刀”。

郑州百度推广公司电话(网络推广办理)

郑州街头的教培机构

在郑州,于欢英语因经营原因,频频闭店,负责人王向华走到台前,在短视频平台开账号急呼,“我会负责到底,但请各位给我时间。”

9月2日晚,河南商报记者联系到王向华,他正在赶往北京的路上,他说,于欢英语的事在平台传播开后,不少人向他伸出援手,包括重启于欢英语线上线下课程的、也有帮助建立教培人转型平台的。

“这次双减,的确是国家迄今为止力度最大的减负手段,绝无仅有。”于欢告诉河南商报记者,2018年的2月、8月、9月和12月,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各种意见、措施,“国家已经给了我们三年的时间调整,只是我们对政策的解读和关注不够。”

生存机会仍在

2018年之后,校外教培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只增不减,殊不知这是一场最后的狂欢,王向华说,“以至于,双减的靴子落地后,不管在行业人员转型还是分流上,还比较盲目,据我所知,很多机构和人员都没找到方向。”

王向华分析,郑州本土基本没有太大的线上教培机构,基本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线下教培机构中的全国连锁机构、地方龙头机构的日子都不好过;部分有证的单体名师机构会有一点影响,“而那些本来就无证的机构,船小更好掉头。”

线下教培行业骤缩,是否可以转移至线上?双减政策的第12、15、28条明确规定,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网信部门要配合教育、工业和信息化部们做好线上校外培训监管工作;并对线上培训的课时时长、间隔、结束时间做了说明。

杨雯成立的培训学校,在郑州算是王向华口中的单体名师机构。从业近二十年,杨雯身兼老师和管理岗的双重身份,双减政策下,她不得不考虑如何转型,安然度过此次大考。

“整个八月,我们都在线上消耗线下课程,”杨雯对河南商报记者说,政策给予从业者一个缓冲期,目的是结清学生预存的课时费,“现在没人敢线下偷偷上课,特别是之前网上有几例学生考上大学后,反手举报校外培训老师的操作,让整个行业如履薄冰。”

这中间也有同行间的制约。不同于双减之前的“有钱大家一起赚”,线下培训转移线上,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授课效果不佳,有老师因为学生成绩提高不明显,想将课程转移线下,“那么多人暗中盯着呢,一开班,很怕被人举报。”

近二十年在校外教培机构的坚持,虽然双减在业内被称之为“地震”,但杨雯心里还有一丝乐观,底气来自于残酷的现状,“我们这里作为高考大省,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太大了。”

王向华认为,教培行业永远不会消失,“只要我们顺应政策,不超纲前教,摆正自己位置,不去做本应是学校做的事情,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做好升级为素质教育的教研转型,还是有生存机会的。”

转型迫在眉睫

只不过,如今资本禁入,教培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微利行业,之前一个学校,一个月动辄几十万收入的“风光”不在,王向华认为,今后会逐步以单体小散机构为主,而他还想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行业,“一旦资金到位,我也想将英语项目重启,一方面为了未尽的课耗、一方面也舍不得放弃于欢英语这个产品。”

曾经有家长在得知双减政策出台,线下培训班不能开课时找到杨雯,恳切地说,“杨老师,你来家里给我孩子上课,我给你现金,不要收据,绝对保障你的安全,你放心。”

也有几个相熟的家长,提出愿意提供场地,一起给几个孩子上课。

“不能对抗政策。”杨雯说,即使目前线上教学是无奈之举,教学质量也不能像线下一样有保障,但她听说不久后,线上教学或许也会面临管控,“也有家长告诉我,有人将可能出现的家教一对一的形式举报到政府信息平台。”

转型迫在眉睫。杨雯说,最近她开始研究在直播平台免费讲学习方法论的相关内容,先吸引流量,以后的事再看机遇,“我有教育的初心,今后还想从事这个行业。”

王向华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他目前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在搭建转型平台,“我们其中一个版块,就提出了协助一百家教培机构,打造1000名主播,”他说,“做好知识付费、个人IP打造和全媒体营销等,为了情怀保留个火种吧。”

(编辑 吉倩倩 刘梦鸽)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1618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