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故事(京杭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是)

京杭运河是一条连接北京和杭州的一条人工河流,连接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河流,全长约1800公里。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文明成就,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提高京杭运河,很多人就想到了隋炀帝杨广。在大多数的眼中,京杭运河是杨广下令开凿的,真的是这样吗?

京杭运河

实际上,京杭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春秋后期,大运河局部就已经开始开凿。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开凿了长170公里的邗沟。到了战国时代,由于铁农具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建逐渐多了起来。公元前360年和公元前329年,魏惠王修建了鸿沟,连接了颍水和黄河,沟通了淮河流域。鸿沟后来了现在象棋中的楚河汉界。邗沟和鸿沟的修建为后来的京杭运河开通奠定了基础。

运河

三国时期,曹操北征袁绍,为了方面粮食运输,又在黄河下游地区开凿了白沟。白沟成为了永济渠的基础。到了隋朝,为了沟通南北经济,巩固洛阳的经济地位,隋炀帝决定开通涿郡(北京)——洛阳——杭州的大运河。其中从洛阳到涿郡为永济渠,永济渠延长和扩宽了白沟,利用和疏通了沁河河道,连接了海河和黄河流域。

大运河

公元605年,隋炀帝又下令开凿通济渠。通济渠将鸿沟延长,连接着淮安和开封两大城市,全长650公里。由于淮河到长江已经有邗沟连接,因此在通济渠修通后,隋炀帝便坐着龙船南下江都。610年,隋炀帝又下令开凿了江南运河,连接了镇江和杭州。至此,全长2700公里的大运河已经全线开通。

隋唐大运河地图

大运河的开通为唐朝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到唐朝后期,大运河沿线出现了杭州、扬州、楚州(淮安)、徐州、洛阳、邢州(邢台)等工商业城市。唐朝后期,中央基本依赖于运河将东南地区的粮食运往关中。宋朝时期,大运河沿岸的开封成为东京,这里依靠汴河(通济渠的一段)的航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清明上河中的汴河

元朝时期,中国的政治重心转移到了北京。为了使得东南地区的粮食能够迅速运往北京,元世祖便便将运河“拉直”。新开凿的运河分为五段,分别是北段的通惠河、通州区到天津的北运河、天津到临清的南运河、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1293年,大运河全线开通,标志着今天的京杭运河已经形成。明清时期,又对运河进行了疏通扩宽。

京杭大运河线路图

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邗沟到公元1293年京杭运河开通,历经1779年。这1779年中的历朝历代都对运河进行了开挖、疏通等工程。因而京杭运河和长城一样,是中华文明的结晶。这其中的隋炀帝和元世祖对运河的贡献最为突出。虽然今天大运河的航运价值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是它依然发挥着灌溉、运输等重要的功能。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1580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