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过冬”的几条常识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看待自己的处境。

首先,创业时切记不要信口开河。

我们投资者工作的难度有时候不在于判断趋势,而在于判断这个决策是否正确。除了理性思考和科学分析,正确的决策还取决于我们对常识的理解。

比如书上100元是2元多,但有时候2元背后的价值比你面前100元的价值高。这一次,我想和大家谈谈,我们这些每天被新思想轰炸的投资者,是如何看待创业中的常识和反常识的。

创业的常识是什么?

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创业常识不是瞎说,而是正视自己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创业者遇到投资人的时候,不要和投资人废话。避免扯淡的关键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企业家不知道这个行业在发生什么,而只是主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会想马上结束会议。其次,企业家应该加深对自己市场的了解,有足够的洞察力,知道你在这个市场的地位。最后,在和投资者交谈时,首先要选择一个角度,告诉投资者你想做的是对已知市场的延伸还是对市场的颠覆。

质量保证

问:对于创业者来说,你如何看待他们现在面临的创业环境和经济环境?

答:首先,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融资上,但还是要看自己的事业。如果你没有排进前三,甚至第一名,机会可能会小很多,所以你应该考虑转型或者停止。如果你正在做一些引领潮流的事情,比如人工智能,或者其他新技术,可能会更好。但目前国内的初创企业大多是服务模式创新,所以你必须同时具备能力、资源和资本。

问:最近很多大牌都在对创业公司说“融资理财”。你给他们开什么处方?

a:注意业务,结算。但是,一定要争取融资,因为这个时候,你无法估计一轮融资需要多长时间,除非你的数据特别漂亮。战略上要高度重视融资,战术上要尽可能争取融资的结果。

这一次是市场的自然调整,所以只要你不死,总会有机会的。只要这项业务从长远来看仍然有价值,但你必须经历一些周期和调整,才能积累价值。

在融资上,其实还是有很多时候可以选择向下轮,因为你做不到向上轮,也就是不能三倍、五倍甚至十倍融资。但是公司还需要发展,你可以做倒圆和平圆,已经很不错了。加入一家公司上一轮估值1亿美元,现在估值3000万美元,打三折,因为我们想让公司活下去。这是真正考验创始人的时候了。我认为大多数企业家应该考虑采取倒轮,前提是你坚信这是可以做到的。

640

第二,一切都没那么神奇。

经过多年的投资,我深刻的认识到,其实投资行业是不存在狙击手这种东西的。

不仅是企业家,我们的投资人也是“猪”。所谓发泄只是大家事后总结出来的说辞,很少有人能看到未来的趋势。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你只需要跟随这个大趋势。

我曾经问过淘宝的第一任总经理,你一开始是怎么想到做淘宝的?

他说:“2003年6月,国际巨头易贝以1.5亿美元的额外投资收购了易贝。因为担心易贝会介入我们的B2B业务,所以我们决定做C2C淘宝来挑起易贝的游戏,这让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攻击我们的B2B业务。”1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淘宝,正是这个偶然的战略产品,如今支撑起了阿里巴巴的大部分价值。

阿里前对外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Porter Erisman)曾制作过一部名为《扬子江上的大鳄》的纪录片,真实记录了阿里巴巴一步步成长的经历,值得一看。当时,阿里巴巴的前十八位创始人都挤在西湖边的一个小公寓里。每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困惑。也许他们甚至没有想到公司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看马云的简历。他是英语老师,在黄页工作过,没有任何大公司的工作经验,也没有管理过那么多不止一个班的员工。你应该划掉任何一项。如果你有机会跨越到1999年,成为一名投资者,我想你当时很可能已经放弃投资马云了。

所以很多看似光荣伟大的事情,最初的原因可能很简单,也可能是无法生存的结果,并没有后来媒体说的那么巧妙。

质量保证

问:企业家要掌握很多常识。用你的话来形容“他们心里应该有这个数”。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个“数字”的?

答:行业内的事情一般都是不必要的,创业者自己也很清楚。但是,从整体战略层面和节奏上来说,有些创业者并不觉得自己强大,比如他们总是乐观地估计自己的现金流,总是乐观地估计新客户或投资者的表情等等。这

行业需要乐观,但是在涉及到生死存亡的事上,一定要非常保守才行。比如说现金流预测、现金存储量、项目交付日期等等。
  
  如果赶上经济周期下行,这个时候你根本就游不过江对岸去,那你就在河岸边先等着,那水退了之后你再游,否则一进去就会被冲走。你需要做的是在岸边稍微等一等,等水势小一点后再游过去。
  
  Q:很多创业者的节奏感差一些,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A:失败,不断的失败。但愿他们撞南墙的次数足够多、频率足够快,能快速的意识到问题所在。什么叫快速呢?大概需要个5~7年时间,有的时候5~7年,可能仍然在同一家公司,可能换了很多家公司,最后把事情做成了,这都是很幸运的。
  
  三、常识往往让我们固步自封
  
  当年雷军做小米的时候,可能有一半的投资人都去见过雷军,但回来开投委会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雷军的简历来看,他非常懂企业运营,擅长营销与产品开发,但因为现在他所进入的硬件领域完全是他之前所不熟悉的,而且过去的硬件市场壁垒非常高,供应链也非常复杂,他能做成功吗?这让很多投资人困惑不已。
  
  如果你依照常识,作为投资人,是不能投资这样的公司,因为这违背了投资的常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早期的投资人错过投资小米、京东、阿里等巨头的原因。我们每天也在复盘,我们又忽视了哪些信息?错过了哪些应该看到的趋势?所以有时大家不做某件事情,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过往的常识让我们产生了片面的认识,而实际上这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20世纪初,著名的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在一次演讲中说:“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 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其实每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感叹,大家的思维认知带有很强的经验主义意识。
  
  丹麦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Tycho Brahe),他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一位用肉眼观测的天文学家,他这一辈子记录了750颗行星的资料。
  
  但是他临死的时候却说:”我多希望我的一生没有虚度。”他对自己的成就并不满意。因为在农业时代对宇宙的常识理解是地心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第谷也未跳出这一误区,他是地心说的坚定支持者。正是由于错误的常识蒙蔽了他的眼睛,使他没有可能深化自己的认知。而他的徒弟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相信日心学说,切换视角后用哥白尼日心说的模型来套他的老师的数据,居然就找到了规律。
  
  因此有时候你必须要跳出自己的那个小盒子,重新观察这个善变的世界。
  
  Q&A
  
  Q:今年以来,VC普遍更关注VR、AR以及很多黑科技,科技是那个小盒子吗?
  
  A:像黑科技这种东西永远都是反周期的。一百年前的黑科技是汽车,五十年前的黑科技可能是高铁跟空调,这都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不见得非得集中在某几个领域,会有很多领域都会有。我觉得凡是科技创新都是反周期,或者是和周期有关的,它们会带领新的周期的开始。
  
  Q: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要投资哪些黑科技或者科技创新的项目?
  
  A:要掌握你觉得最划算的、或者最值得投资的去投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时候所谓的科技创新就是一个时尚或者时髦的过程,它压根儿就成为不了一个行业。它其实就是个小妖,大王叫我来巡山,结果被你看上了,其实天兵天将还没来,所以要谨慎对待。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做电脑就是黑科技,因为当时根本没这个行业。但是一旦它形成一个行业,就受摩尔定律的管制,硬件成本下降、用户的增长等等这些就都开始了。
  
  Q:如果你给这些目前除在经济下行周期,或者说在冬天的创业者一句话,会是什么?
  
  A: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看待自己所处的状态。
  
  我的意思就是可能得放掉很多幻想,虽然融资这件事看上去已经很苦了,但它相对于你的业务来讲,它仍然是高大上、形而上的一个东西,它不如你每个月要面对工资单那个时候的真实和可怕,毕竟融资仍然是一个命运掌握在其他人手里的过程。
  
  所以创业者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内功练好,如果自己还不赚钱,那么什么时候赚钱;现在还没开始收费,那什么时候开始收费。你做的是一个生意,只不过可能是一个特别大规模的生意而已。你要想法把它变成生意,要不然这个坎儿就过不去。
熊熊SEO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1156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