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表现(从两次全球大危机来看金融界)

经济危机的表现(从两次全球大危机来看金融界)经济危机的表现(从两次全球大危机来看金融界)

危机发生前的一些现象:

1.危机发生前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由技术长周期推动的经济繁荣期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处于历史高点

3.民粹主义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4.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市场都弥漫着过度的乐观情绪

5.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都存在由宽松货币和金融环境支撑的不可持续的过度债务

6.各国执行提高关税,增加进口配额等“以邻为壑”的政策

7.产能过剩

7.房地产银行业出问题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危机发生时的现象:

1.重大经济危机导致政局剧烈动荡、地缘冲突激化乃至战争等极端事件发生

2.资本收缩加剧危机扩散

3.实体经济受冲击,失业率高企

4.危机会向政治军事领域扩散

大萧条

1.货币政策不当是大萧条期间经济长期恶化的重要原因

2.金本位限制了货币政策空间,使通货紧缩在主要工业化国家蔓延,影响了经济秩序的稳定,抑制了消费、需求和产出的恢复。金本位最终导致需求持续萎缩,经济难以复苏。

3.大萧条时期的银行危机主要表现为银行破产倒闭和存款挤兑

4.两大金融创新产品证券投资信托和保证金融资成为股市崩盘的重要推手。

5.大萧条前,以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全球化浪潮已出现明显倒退

08年次贷危机

1.吸取大萧条经验教训,政府强力干预,大放水救市

2.本次危机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一项重大失误,就是没能认识到金融行业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未受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

3.引爆点是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泡沫破灭

4.以金融自由化为核心的全球化浪潮高歌猛进,并将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放大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5.两次危机前,世界经济格局都经历了长期调整转换

6.两次危机爆发时,国际货币体系都处于剧烈的震荡期

两次危机的共同原因:

1.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信用严重膨胀

2.放松金融监管,虚拟经济过度膨胀

3.贫富分化严重

4.分别源于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

5.全球经济失衡是两次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6.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两次危机爆发的体系性根源

两次危机的影响

1.两次危机都对国际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大增

2.两次危机都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

3.两次危机都加速了国际经济力量的转换

4.两次危机都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经验教训

1.全球化趋势不会根本逆转

2.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3.重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4.审慎对待信用扩张

5.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融监管

6.加强社会保障和维稳工作

7.加强国际经济协调

8.繁荣时期要有危机意识,不能一再延误改革良机

9.货币政策必须松紧适度,不能只顾追求短期繁荣

10.财政政策必须量入为出,理由余地才能临危受命

11.金融安全网必须及时修补,构筑防火墙才能阻断危机蔓延

背景比较: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是两次大危机时代背景的主要特征

成因比较:体制改革滞后和宏观政策失误是两次大危机形成的基本成因

过程比较:两次大危机都是由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引爆金融危机并导致经济危机

应对比较:两次大危机之后美国都启动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

影响比较:两次大危机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总结:

1.过度举债刺激需求是在维持“虚假繁荣”,只是推迟了危机的发生

2.防范和化解危机的根本办法是技术变革、产业转型和社会政策调整

3.做好应对危机长期化的准备

4.避免走向过度负债型经济,重视调控由金融引发的波动

5.面对危机,信心很重要

6.历史一次次验证,缺乏监管的金融自由化以及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行为极具风险

7.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信用创造机构和相关贷款人的内在特性使得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从而使得金融本身就是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8.只要人性贪婪和恐惧的弱点不消除,系统性风险就无法避免

9.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导致风险快速蔓延

10.监管放松为危机滋生提供了土壤

11.一方面,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品能为贷款人提供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并通过重新分配,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还能够有效防止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脱离实体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微观上看风险似乎已经转移和得到对冲,但宏观上的系统性风险却在增加。

12.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信用本位制的三大缺陷:缺乏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国际失衡调整机制和汇率决定机制。

13.两次危机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相异,但国际资本循环的脆弱性都明显增强。

从“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看当下世界金融似乎已逐步高度吻合。本条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https://www.zhantian9.com/1060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00000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